Hi!请登陆

英媒:中国绿化工程成效显著碳汇规模惊人

2020-11-16 50 11/16

【欧洲时报记者刘洋编译报道】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中国的国土绿化推进工作成效显著,近几十年来,中国已经种植数十亿棵树木以解决沙漠化和水土流失问题并发展木材和造纸工业。一个国际研究小组经研究发现中国西南部(云南、贵州和广西)和东北部(尤其是黑龙江和吉林省)是两个被低估的碳汇区,占中国陆地碳汇的35%。

碳汇可看作是吸收二氧化碳的“蓄水池”,通过吸收比释放更多的二氧化碳来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自然的碳汇区包括泥炭地、森林、海洋和冻土等。通过人工手段例如植树造林、森林管理、植被恢复等措施也可增加扩大碳汇区。研究人员通过分析审查大量包括林业记录、卫星遥感测量植被绿度、土壤水分在内的数据源,对中国新扩建的森林树木在生长过程中所能吸收的二氧化碳进行了精确的估算,最终发现中国的西南地区固碳贡献最大,每年约有-0.35拍克(Petagram,简写为Pg;1Pg=10亿吨)的碳汇,占中国陆地碳汇的31.5%。而中国东北部的陆地生物圈是季节性的,因此它在生长季节吸收碳,但在其他季节释放碳。其碳汇年净余额约为-0.05拍克,约占中国陆地碳汇的4.5%。

该项研究报告的联合作者,英国爱丁堡大学(Edinburgh University)保罗·帕尔默(Paul Palmer)教授表示,中国新造树林的碳汇规模虽令人震惊,但研究数据可信,太空测量和原位测量所得结论相互吻合。英国自然环境研究委员会国家地球观测中心(NERC National Centre of Earth
Observation)的科学家告诉BBC,“大胆的科学结论必须有大量的证据支持,而这是我们在此项研究中已经做到了的事,我们汇集了一系列实地测量和卫星数据的证据,对中国碳循环得出了一个前后一致并且站得住脚的说法”。

英国谢菲尔德大学(Sheffield University)主要研究地球碳平衡问题的肖恩·基甘(Shaun
Quegan)教授称,中国东北部碳汇吸收量的表现并未使他吃惊,但中国西南部的数据结论让他为之一振。不过他提醒说,由于新造树林生长率会下降,其减碳能力会随着时间而减小,整个体系将会转向一个较为稳定的状态。“这份研究论文清晰地说明了多源头的太空数据如何在地面数据有限的情况下对碳通量进行估算,从而得出让人信服的结论。这预示着,使用新一代太空感应器来帮助各国致力达成巴黎气候协议的目标是具有光明前景的。”报告的另一联合作者,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IAP)的刘毅教授透露,要达到中国最近宣布的2060年零净排放值的目标,将需要在能源生产和增加陆地碳汇方面有重大的改变,我们的论文当中描述的造林活动将会为达到这一目标发挥作用。

致力于研究气候变化和能源问题的非营利组织能源与气候智库(Energy and Climate Intelligence Unit)的主管里查德·布莱克(Richard
Black)评论指出,了解全国碳汇的规模对于中国致力于实现自身净零排放的目标显然至关重要,因此这是一项重要的研究。不过,尽管森林碳汇规模比想象中更大,人们不应该误以为这就代表可以‘无阻碍’地通往零排放目标。一方面,碳吸收将需要抵消所有的温室气体排放,并不仅仅是二氧化碳;另一方面,中国森林的碳平衡也可能会受到气候变化的冲击,就像我们目前在加州、澳大利亚以及俄罗斯等地所看到的那样。

(编辑:赵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