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视频】这种水母能“长生不老”,是真的吗? ——厦大研究生走进央视科普海洋生物

2021-3-2 39 3/2

从秦始皇追求长生不老到如今利用现代科技冰冻身体,“永生”一直是人类津津乐道的话题和追求之一,而厦门大学海洋学系的硕士研究生尼紫泰热衷于研究探索海洋生物中海月水母的“永生”奥秘。他还将自己研究的成果带进了央视科普节目,与观众分享。

梦幻般的海月水母图片:wikipedia

紫牛新闻记者采访得知,热爱海洋生物科普的尼紫泰不仅为水母制作了表情包,还创作了海洋生物遗体标本的文创产品,受到了大量网友的关注与追捧。春节期间,尼紫泰还在果壳网的《物种日历》公众号发布了一篇关于安娜赛丝霞水母的文章。

央视邀约,讲解水母“永生”的奥秘

“我从来没有想到会被央视节目的导演选中去录制节目”,尼紫泰向记者介绍,由于他经常在微博上科普水母知识,2020年央视的科学动物园栏目邀请他去做节目,科普水母知识。节目中的尼紫泰绘声绘色地向观众们讲解海月水母“永生”的奥秘,“其实海月水母‘永生’并不是真的‘永生’,他们的个体在死亡的情况下可以再分化为其它类型的细胞,然后再继续生长,但这些细胞成长的过程是不能称为‘永生’的。”为了将水母“永生”的概念讲解地更加形象,尼紫泰向记者比喻,“‘永生’的过程类似于一个人死掉了,但是医生或科学家通过她身体上的细胞又克隆出来了一个人。”尼紫泰精彩的演讲深深吸引了在场的观众们。

紧接着,尼紫泰将他实验室里的海月水母带到了节目现场,现场与嘉宾以及观众互动,让他们体验喂食水母的过程,饵料如梅花般地散发在水母的周围,水母的胃囊里逐渐出现了黄色的饵料,现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在央视做完节目后,尼紫泰成为了校园中的小明星,也有很多同学问他为什么会选择这个专业,他向记者说道,他从小就对大海有一种特殊的感情。

大连之旅初识海洋,激发浓厚兴趣

从小生活在河南,尼紫泰只能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大海。“当时就感觉大海非常的壮观、非常的神秘“,尼紫泰回忆道。

12岁那年,尼紫泰跟随家人去大连旅游,第一次看到一望无垠的大海,“我感到十分的震撼”,海浪拍打着礁石,发出巨大的响声,眼前的大海远比他在电视上看到的壮观的多。尼紫泰开心地说道,他在当地海鲜市场见到了许多他从未见过的奇形怪状的海洋生物,从恐惧到好奇,再到主动接触,他感受到了海洋生物无穷的魅力。这次大连之旅,为他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也是他日后辞职考研专攻海洋生物专业的一个重要原因。

国企辞职,跨界攻读海洋生物专业

2015年,尼紫泰从北京化工大学的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毕业后去了一家国企,从事制造业的工作。整天面对着各种机械,尼紫泰逐渐感到当初的激情慢慢退去。“看来,我不适合与机械打交道,有趣的海洋生物更能吸引我。”尼紫泰向记者说道。

2016年年中,尼紫泰与朋友一起到辽宁的东戴河玩耍,尼紫泰带着一个泳镜,长吸一口气扎进了海里,他边游边寻觅着观赏着一些海底生物。突然,他看到了一些水母在水中“跳着舞”,白色透明的胃中还有一些小虾米在游动。他悄悄地游了过去,用手抓住水母的头把它拎出了水面。“捏起来就跟果冻一样”,小虾米在水母的胃中还在不停地窜来窜去。

尼紫泰向记者解释这个现象还有一个有趣的典故,古人认为在水母胃中游动得虾米是水母的眼睛,而不清楚水母是透明的,后来他们称这个现象为“水母目虾”。

由于好奇,尼紫泰盯了手上的水母很长时间,直到同伴呼唤才放下水母离去。

之后,尼紫泰查阅了大量的资料了解海洋生物的知识,他下定决心要考取一个临海,海洋学系发达的学校,几经考虑,他从待遇良好的国企辞职考上了厦大海洋生物专业硕士研究生。

开发水母表情包,获海洋文化创意大赛一等奖

2019年4月,正值厦门大学海洋与地球学院举办海洋文化创意大赛,尼紫泰坐在实验室中发愁不知道拿什么作品参赛,正当一筹莫展之际,他望着自己实验室中翩翩起舞的水母,便产生了为它制作表情包的想法。他拉来了一位擅长绘画的同学,两人在网上搜集了大量的表情包,配合水母的动作与姿态进行创作,制作了独具特色的水母表情包。凭借原创的水母微信“表情包”,他们在学院的52件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获得平面设计组一等奖。如今,这款水母“表情包”下载量已达到677次,使用量更是高达11000次。

尼紫泰并没有满足于现状,2020年11月他萌生了通过海洋文化创业的想法。他拉上女朋友陈艺敏一起制作海胆外壳造型的台灯。“我们在网上买了各种颜色的海胆壳,尝试了不同功能的台灯”,在几十次尝试后,他们设计了一款较为明亮的带有底座的台灯,选用了一些外壳色彩明度、饱和度较高的海胆。漆黑的夜晚,一只只海胆状的台灯亮起,让人仿佛置身于海洋一般,静静地欣赏着海洋生物的魅力。“海洋生物的美某种程度上是永恒的,是死亡不能带走的”,尼紫泰与陈艺敏给它取名为“海之夜灯”。

以大众接受的方式,开展海洋科普

平常,尼紫泰他还参与运营着“水母小厦”公众号、微博、头条号等一系列海洋科普自媒体,发表原创海洋科普文章,有空的时候,他线下与新浪微博等机构在厦门市青少年宫、演武小学等一起组织了许多次海洋文化科普活动,将海洋文化带给了孩子们。“有一次一个父亲将他孩子听完科普自发写了3页纸的感悟传给了我,我非常感动,觉得自己做得一切都非常值得。”

春节期间,尼紫泰并没有停止工作,他搜素了大量关于安娜赛丝霞水母的资料并将自己的文章发布在果壳网《物种日历》公众号上,这是中国较有影响力的科技媒介。文章讲述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德国达尔文”海克尔为纪念逝去的初恋安娜赛丝,以她名字命名了他发现研究的霞水母,目前这个水母在全世界仅只有一个标本。尼紫泰一直将科普水母,挖掘背后故事作为他研究水母的重要一环。

目前,尼紫泰将研究栉水母作为毕业课题,毕业后,他希望能够组建自己的团队继续研究海洋生物并进行创业。“未来人类跟海洋的关系会越来越密切,水母作为海洋里面一种重要的生物群,它对于整个海洋的生态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水母,有利于我们今后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海洋”。

尼紫泰的导师郑教授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对尼紫泰的跨专业、弃工作选择海洋生物学的勇气和自信还是很欣赏的。科研工作者的责任不单单是探索科学问题,增加人类知识的储备,把这份探索分享给更多的人也很重要。尼紫泰结合当下流行、大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开发一些海洋文创产品诸如夜灯、表情包,以讲故事手段科普各种海洋生物知识,我觉得非常有价值。科普是一份值得我们科研工作者去认真做的事情。”实习生杨晨伟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杨志敏

校对王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