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恐龙演化了近2亿年为什么没出现文明?恐龙:文明是累赘

2020-12-4 31 12/4

演化是注定的吗?恐龙在星球上游荡了1.7亿年,人属物种不过200万年,是什么阻挡了恐龙创造文明的脚步?一场下了200万年的大雨把恐龙送上王座人类与恐龙有共同的祖先,更确切地说是恐龙与哺乳动物有共祖。5.3亿年前,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海洋中生物多样性井喷式发展。植物随着板块运动,先登陆陆地为生物登岸积蓄能量。
节肢动物结构简单易于“改造”,最先适应了高氧环境,享用了第一波陆地“福利”,然而较为简单的基础注定无缘摘夺王冠。随着爬行动物的崛起,巨虫时代草草收场,子孙后代沦为爬行动物后代的食物。爬行动物崛起,分化出了多种可能性。强者林立,但没有谁能一手遮天,兽族的祖先合弓纲与龙族的祖先蜥形纲平平无奇。真正决定胜负的是2.3亿年前,那场下了200万年的大雨——卡尼期洪积事件。

当时地球上的大陆都集中在一起,水汽难以进入腹地,各处火山时常爆发,温度不断攀升,土地荒漠化日益严重,物种都朝着抗旱的方向演化,即使是这样上帝也没有放下屠刀。2.32亿年前,随着辛梅利亚板块的脱离引发了如今位于美国阿拉斯加州南部的兰格利亚火山大规模喷发,温度继续攀升,海水大量蒸发,不断在大气中累积,海洋生物与陆地生物遭受重创。

所谓物极必反,火山持续宣泄长达500万年后,终于触碰到了地球的底线。温度与大气在某一刻达到了临界点,气流失去了原本的秩序,就像开锅的水,乱成一团,冲进大陆深处,雨水就像封印许久的恶魔,冲出牢笼,对来不及急转弯的抗旱物种进行死神洗礼。
一类数量只占5%的蜥形纲动物,似乎偷看了“剧本”,大家纷纷倒下,它们的数量却在这场大雨中激增,在卡尼期洪积事件之后数量达到了当时地球物种的90%,这类支手遮天的动物就是恐龙。鸡肋的演化,造就龙族霸业恐龙的崛起源于提前演化出了双脚直立奔跑,还有越来越长的脖子。雨季来临之后,原本稀少的草原褪去,植物向高处演化,避免经常泡水的同时相互争夺着经常被乌云覆盖的阳光,以裸子植物为主的森林快速出现。当“草”从地上升高到树上,大量食草动物灭绝了,趴在地上,脖子短,无法抬头的动物灭绝了,消化不了裸子植物的也灭绝了,以这些草食动物为生的掠食者也灭绝了。恐龙则利用原本“鸡肋”的优势,慢悠悠地享用地球上最好的食物,快速占据了所有生态位的空缺。

兽族祖先只能获取到少量能量,留下了体型较小的物种。它们只能在夜间出行,在树上与洞穴里苟活。恐龙再无敌手,内部相互竞争着。充足的食物使它们体型增大,而食肉恐龙为了吃植食性恐龙只能跟着变大,植食性恐龙为了不被食肉恐龙吃也只能再变大,这个游戏它们无趣地玩了1.7亿年,文明根本找不到入场的方向。文明是累赘文明意味着大脑占比要达到身体的2%,会让脖子细长的恐龙犯“低头症”。像霸王龙这类食肉动物,守着遍地的食物,生存起来毫不“费脑”。大脑虽然只占2%却需要消耗20%的总能量。从进化论角度,这是不利于物种发展的,对于生态来说也是不小的变动,没有强大的外界定向因素难以驱动这种演化。

最关键的是大脑的发展一开始并无法从根本上提升恐龙的生存优势,因为顶级掠食者已经是当时最优的配置。一些能量消耗较少的恐龙或许有这种可能,但是驱动力不足,演化缓慢。科学家经过分析发现大脑占比大的恐龙体型都不大,例如目前已知最聪明的恐龙是小型兽脚类的伤齿龙。
人类是从狭缝中崛起的,有足够的驱动力,有特定的环境因素与特定的自身因素,还有偶然的基因突变。由于东非森林变草原,只能从树上下来,却没有尖牙利爪与其他野兽抗衡。自身缺乏攻击性,只能依靠外物,依靠人数,配合。缺少食物,我们只能改变食性,反着间接发育了大脑,同时大脑的发育也使我们更容易获得食物,智力的发展能形成正反馈。
无论是人类、恐龙、微小的细菌都在不断追寻同一个目标,那就是生存与繁衍。一切生物的演化并没有特定的方向,更没有巅峰,也不需要高屋建瓴,只有随机的适应,当小行星来临,食物匮乏,弱小的恐龙反而更强大。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