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厕改”再来临,国家“拍板”,农村新一轮厕改,统统这样处理

2020-10-21 46 10/21

人有“三急”,即内急、性急和心急,首当其冲的就是内急——上厕所。自古以来,农村流行的都是旱厕,下面挖一个土坑,上面搭两块水泥板,围上墙面,盖上顶棚就行了。不过,农村旱厕的卫生程度和污染程度确实堪忧,因此国家提出了“厕改”政策。

而且,继上一轮“厕改”之后,今年6月,国家相关部门又发布了《关于进一步提高农村改厕工作时效的通知》,在这一《通知》中,我们既能看出国家对于农村“厕改”的重视,同时也体会到了一个信号,那就是新一轮农村“厕改”或将很快来临。

其实,关于农村“厕改”,很多农民在原则上很支持,毕竟,旱厕的卫生程度确实很差,如果能将厕所改造好,势必能提升农民自己的生活质量。但是,此前的“厕改”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这也使得很多农民由惊喜变为了发愁。因此,新一轮“厕改”能否对此前的问题进行解决和完善,将会对农民的生活质量产生直接影响。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一下,此次国家“拍板”新一轮“厕改”,将会统统怎样处理。具体内容主要体现为以下这两方面。

一方面,因地制宜,探索厕所粪污与生活杂排水共治模式。在此次《通知》中,国家又进一步强调了农民对于农村“厕改”的决定权,因为农民对于当地的情况更为了解,更明白哪一种厕所模式更适用于自己的生活。其实,这也从侧面表现出了,“因地制宜”对于农村厕所改造的重要性。

比如,在饮水不便的山区或干旱地区,相比于冲水马桶而言,旱厕来得更为经济和实用;在高温潮湿的地区,冲水马桶代替旱厕之后,便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卫生水平,减少蚊虫的数量,从而提升对登革热等公共卫生事件的防御等级。所以说,农村厕改中,应该将“因地制宜”作为一个铁律。

除此以外,为了提高厕改的实用性,国家也在积极探索厕所粪污与生活杂排水的共治模式。这不仅是因为生活杂排水与厕所粪污一样,都会对农村环境造成污染,更重要的是,对这两者的共治模式,能够在整体上完善农村的排污系统,即农村下水道的建设。关于这一点,国家在今年7月发布的关于扩大农业农村有效投资,加快补上“三农”领域突出短板的《意见》中,也表明了要对农村污水进行集中处理。

另一方面,实现农村“厕改”建设规范化,并实现建维同步。在上一轮的农村“厕改”中,由于缺乏一定的经验,所以各个地区的“厕改”质量参差不齐,新厕所的实用性得不到保障。因此,国家在此次颁布的《通知》中,重点强调了《农村三格式户厕建设技术规范》等三大建设规范,并要求严格按照规范进行厕所改造。

由此可见,有了这些专业的技术规范之后,新一轮的农村“厕改”将有章可循,在工程质量和厕所的实用性方面,将提升一个台阶。与此同时,这些技术规范也充当着“紧箍咒”的作用,用来防止胡乱搭建、糊弄了事的情况发生,在最大程度上保证农民能够上好厕所。

值得一提的是,这次国家在《通知》中还重点强调了“建维同步”,要求厕所改到哪儿,运行维护就必须覆盖到哪儿。这一点对于提升农村“厕改”的实用性非常重要,因为无论是三格式化粪池,还是其他配件,都无法避免老化和故障的发生,只有运行维护跟得上,农民的生活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农村环境才能得到改善,农村“厕改”也才算是完整。

总体而言,以上两方面政策重点,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新一轮农村“厕改”的工作实效,让新厕所变得更实用。不过,农民在参与“厕改”时,以下这两个细节,千万不能忽视。

①要选择合适的化粪池容量和掩埋深度。首先,在化粪池的容量上,建议农民要根据实际使用人数,来尽量选择稍大容量的化粪池。一般情况下,如果厕所的使用人数集中保持在4~6人左右,那么建议农民选择的化粪池容量一定要超过2m,这样能够尽量拉长清池周期,避免因频繁抽粪污,而带来经济上的损失。与此同时,化粪池的掩埋深度一般均大于3米且要在冻土层以下,这样能够缓解冬季上冻的情况。

②在参与“厕改”时,农民要积极履行自己的知情权和监督权,如果发现当地“厕改”只是将旱厕简单地改成了冲水马桶,农民完全有权利进行拒绝。而且,如果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存在工程质量不佳、胡乱收费、厕具垄断等情况,农民可积极举报,维护自身的权利。

“厕改”再来临,国家“拍板”,农村新一轮厕改,统统这样处理

Tag: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