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孔融四岁就能让梨,长大后却被曹操以“不孝”罪处死,怎么回事?

2020-11-13 31 11/13

说到孔融这个名字,大家首先就会想到小时候听到的那个“孔融让梨”的故事,有一次,全家围在一块儿吃梨,他们都觉得孔融是个小孩子,就让他先挑。孔融犹豫了一会儿,就拿了最小的那一个。其他的兄弟们一看哪儿有大的,也不管三七二十一,先拿了再说。对于这种情况,父母很是不解,问他:“你为何不挑大的拿呢?”

孔融的回答让人很是欣慰:“哥哥比我大,大的应该留给他!”父亲接下来的问题就更顺理成章了:“那弟弟不是比你还小嘛?”

孔融立马接上:“尊老爱幼,我也该拿小的!”这样的道德别说在当时了,即便是千年之后的我们还是盛赞不已,以至于一提到教育孩子,都那《三字经》里的“孔四岁,能让梨”来说事。照理说悟性这么高的孩子长大之后应该是孝顺的典范才是,可事实远远超乎大家的意料,孔融长大之后在曹操手下当官,而要了他命的恰恰是“不孝”的罪名。怎么回事呢,别急,咱们慢慢说。

??????????

据史料记载,孔融是孔子的二十七代孙,他的七世祖名叫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至侍中;父亲名叫孔宙,做官做到了太山都尉,所以孔融小时候的生活是非常富足的,受的教育也是相当完整,这也是他能够成为当时典范的一个重要原因,不仅在道德上占了制高点,在能力上也是超越当时很多人,所以对于仕途,孔融从来都是淡定对待,光和七年(公元184年)的时候,他被当时的大将军何进征辟为掾属,不久又升任侍御史。

后因为受到董卓的暗害,被贬到了黄巾军最为猖獗的北海国为国相。

??????????

面对这样的待遇,孔融很是淡定,他召集士民,聚兵讲武,下发檄文,又亲自写书札,与各州郡通声气,共同谋划讨伐黄巾军的事情。不仅如此,他还在设立学校,荐举贤良方面做了很多事情,因为政绩非常突出,被当地人称为“孔北海”,这也的确没有辱没他的家教,只不过因为当时是乱世,所有人的眼睛都盯在了武功上面,所以孔融不是那么突出罢了。

到了建安元年(公元196年)的时候,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献帝被迫迁都许昌,孔融也在献帝手下当了一名少府,虽然官职不大,可他却很是傲慢,尤其是看透曹操的野心之后,动辄言语冲撞,曹操怀恨在心,于是就找了一个借口,把他杀了,而这个借口,就是让人意外的“不孝”。

??????????

原因在于他提了一个观点:“父之于子,当有何亲?论其本意,实为情欲发耳。子之于母,亦复奚为?譬如物寄瓶中,出则离矣”如果单看这一句,就会觉得这是大逆不道,其实自从孝廉成为一种做官途径之后,这些事情就充满了虚伪,孔融反对的,不过是为了做官展现出来的虚伪的孝而已。可曹操不管哪个,他正愁找不到借口呢,一听这个,立马找人添油加醋,罗织罪名,把孔融处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