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2020-10-29 45 10/29

他是国军起义走出的将领,险些被遣散回家,55年成为开国上将

李达上将是一位传奇的将军,传奇之处在于,他几乎在我建军史上的各个战争时期,都在出任参谋长一职,累计任职长达40年。

但是鲜为人知的一点是,将军当年从国民党军队阵营起义后,险些被遣散回家,这是怎么一回事呢?

1905年4月,李达出生于陕西眉县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1926年考入冯玉祥在甘肃平凉创办的西北军第二军官学校,毕业后先后任排长、连长。

1931年12月,作为国民党第二十六路军第七十四旅旅部少校副官的李达,参加了著名的宁都起义”。

但是由于“左”倾路线的影响,已改编为红军红五军团的第二十六路军的士兵被保留了下来,而各级军官却被发给路费资遣回乡,其中就包括李达。

李达找到了红五军团总指挥季振同,但季振同也无可奈何。

不甘心的李达又找到了中革军委派到红五军团工作的军团政治部主任刘伯坚,刘伯坚被他对革命的执著精神所打动,经过说服,李达终于被批准留在红五军团。

不久之后,受过正规军校教育并担任过参谋工作的李达被湘赣军区独立一师政委王震要走,担任了独立一师加入了参谋长兼第三团团长。

1932年9月,李达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两个月后被任命为红八军参谋长,红八军改编为红十七师后,他继续担任参谋长。

在之后创建湘鄂川黔苏区的过程中,李达参与了一系列重要战斗的方案制定和指挥工作,贡献很大被红二方面军的许多老同志称为“足智多谋的参谋长”。

作为参谋长,李达对地图非常重视和熟悉。在大别山的反围剿”斗争中,一次实施夜间转移的行动,担任为刘、邓首长带路任务的警卫团前卫一连三次都带错了路,最后都被他一一纠正,摆脱了险境。

在大别山坚持斗争的那些日子里,李达夙兴夜寐,坚守在电台旁和作战室,随时了解周围战场瞬息万变的情况,为首长的决策提供最正确的信息,并参与作战计划的制定和实施。大家都说,李参谋长是野战军司令部中休息最少的一个。

在半个世纪的戎马生涯中,李达曾辅佐过十大元帅中的6位,堪称一段佳话。

195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始实行军衔制,评定军衔时,李达的夫人曾问丈夫:“你能评个啥衔?”

李达想了想,回答说:“可能中将,也可能少将,我为国家为人民做的贡献太少了。”

不久,担任国防副部长的李达被授予上将军衔,可他像根本没有这回事一样,从来没有跟家人提起,所以孩子们根本不知道爸爸是什么军衔。

女儿所在的学校干部子弟不少,听同学们讨论谁的父亲是中将,谁的父亲是少将,她于是便想问问父亲的军衔。

一天,女儿问他:“爸爸,你是什么将?”

李达愣了一下,随即笑着回答她:“小孩子打听这干什么?……我是什么将?芝麻酱、大豆酱!”

后来,孩子们也是从报纸上知道父亲的军衔。

对待子女,李达在疼爱的同时也严格要求。他教育子女的方针有三条:一是自力更生,不准用他的名义谋私利;二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三是艰苦奋斗,吃苦耐劳,勤俭节约。他从不肯为子女的事情动用权力。

他总喜欢提起刘帅的一段话:“不管你当多大的官,一个口令能让几万人立正。但你要切记,这是人民给你的,你自己没有什么了不起,绝不能自我膨胀,忘乎所以。”

他还喜欢吟诵两句古训:“历览古今多少事,成由谦逊败由奢”,以此告诫自己和周围的同志们。

1993年7月,李达上将在北京去世,享年89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