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她是长征中救人最多的女红军历经三次长征建国后成副省级干部

2020-10-27 56 10/27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为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从当时的苏临时中央驻地瑞金开始,进行长征。转战两年,到达陕甘苏区的战略转移行动。

长征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奇迹,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700多座县城,红军牺牲了营以上干部多达430余人,平均年龄不到30岁,共击溃国民党军数百个团,其间共经过14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草地,翻过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胜利到达陕北,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红军长征的胜利结束。

红军长征的艰辛是可想而知的,因此,当时中央红军的建制中没有女战士,但由于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开展妇女工作的需要, 经中央书记处和组织局决定,在出发时批准了少数女同志,只有30位女红军参加了长征。

在这30位女红军中,最富有传奇色彩的就是红军出发地瑞金叶坪乡乌泥塘村的红军女兵危秀英,她长征胜利到达陕北后,又被组织派她回老家赣南瑞金一带去开展工作,抗战期间她又从老家奔赴延安党校学习。

这样,危秀英为了革命工作的需要,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她历经了从家乡长征到陕北,从陕北长征回老家,再从老家长征到陕北的征程,被人称为“三次长征”。

危秀英长得十分瘦小,被领导戏称为“矮子”,美国记者索尔兹伯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里形容她“像小白胡桃一样娇小”。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时,危秀英编入红军第一方面军(中央红军)总卫生团干部连,从瑞金出发,开始了征程。他的主要工作是照顾伤病员,分派担架,给伤病员和民工做思想工作。行军时还要同临时雇来抬担架的民工走在一起,做宣传工作,鼓励他们跟上队伍,有时还要顶替他们抬担架;宿营时还要照顾民工的生活。

当年,长征部队到达四川毛儿盖沙窝时,粮食奇缺,几乎全靠野菜和野蘑菇充饥。一天晚上,危秀英从藏胞家作宣传回到宿营地时,见邓六金、廖似光、刘彩香3个女战士和哨兵、通讯员都躺在地上,身边还留着一碗黑乎乎的蘑菇汤,几人都是野蘑菇中毒。

危秀英急中生智,忽然抱起刘彩香的头,扒开她的嘴,将手伸进她的喉咙去掏。她知道,要能把毒蘑菇汤呕出来人就有救了。她于是又抱起邓六金、廖似光……终于将他们一个个救活了。她还用同样的方法,救了睡在附近同一个草坪上红四方面军的一位团长、一位政委、一位参谋长。一下子救了十多个人,人家说她救人最多的女红军。

红军长征胜利到达陕北以后,危秀英并没有放松,根据组织安排,她重新回到老家瑞金,从事游击战斗,从此以后,她不顾路途遥远,艰难险阻,又毅然秘密返回江西,跟战友们冲破一个又一个险关,先后担任吉安中心县委组织部部长,赣粤边特委、赣南特委兼妇女部部长,一直战斗在红色赣粤边,直到抗战的全面胜利。

期间,她再一次从老家瑞金奔赴延安,进行了新的长征。

新中国成立后,危秀英在战争年代的出色表现,这位优秀的老红军,历经三次长征的女英雄,建国后担任江西省委妇委书记、省妇联主任,全国妇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等职务,同事和战友们都尊称她为“危大姐”。

报告 在危秀英晚年的时候,有后辈缅怀她的功绩,特意为她赋诗一首云:

长征女兵,感天动地;史无古人,世无先例;雪山草地,艰险如一;打仗医护,别样美丽;娇弱之躯,钢铁之气;惨烈艰苦,可歌可泣;救人扶危,令人尊敬;千秋辉映,精神不屈;三次长征,建立功勋;人民永记,历史永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