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苏轼笔下最通透豁达的一首词经典至极安慰了后世无数人

2020-10-22 34 10/22

岛上书店里有这样一句话:每个人的生命里,都有最艰难的那一年,将人生变得美好而辽阔。苏轼的那一年,应是宋神宗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一场乌台诗案,将苏轼送往了他人生的转折口黄州。后人有公论:被贬黄州是东坡政治生涯的低谷,却是他精神历程的一次升华。正是在这里,苏轼留下了如前后赤壁赋、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偓佺这些气势宏大、高远旷达的词篇。而那首流传千古、安慰后世无数人的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同样写于此时。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词前有一段小序,记述了词人野外途中偶遇风雨的一件小事。公元1082年,是苏轼被贬到黄州的第三个春天。这一天,苏轼和朋友们外出游玩儿,忽然有风雨袭来,朋友们都狼狈不堪,唯有苏轼一人浑不在意,泰然处之,缓步慢行,不久天便晴了,于是有了这首词。他随意吟咏间,吟出了一首人生豪迈的序曲。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穿林打叶声写雨势之迅猛,风声之飒飒。这样大的雨,这样狂的风,身边没有片瓦遮身,手边亦没有雨具遮挡,一般的人想必都会仓皇失措、狼狈不堪的吧。却唯有苏轼一人,将这骤雨狂风视作寻常,他要从容淡定地走,放怀吟唱地行。莫听、何妨四字,最能见出词人泰然处之的心态,风雨不足惧,外物不萦怀。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风雨淋漓,我自撑着竹杖、穿着草鞋,轻便犹胜过骑着马儿。这些都不过是小事情罢了,又有什么可害怕的呢且披着一袭蓑衣,走过这苍茫烟雨,任凭湖海中度过平生。穿着草鞋,冒着风雨,走在泥泞的路上,当真能胜过骑着马儿吗我想不是的,可词人却偏要这样写。一个轻字,也便淋漓尽致地传达出了词人不惧风雨、笑傲人生的旷达豪迈的心胸。一蓑烟雨任平生,读着这七个字,总让人不觉想起苏轼另一首词里的两句: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苏轼的这种放旷,往往是寄之于山海,放怀于宇宙,是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经略带寒意的春风一吹,词人的酒渐渐醒了,身上感到有微微的冷。他抬头去望,此时雨已停了,山头上的斜阳送来阵阵暖意。料峭、微冷,给人以寒凉之感,斜照、相迎,却又予人以融融的暖意。大自然的风雨变幻尚且如此,阴晴难定,人生中的风雨想必是更加地诡谲莫测了吧。就像自己的仕途一般,或迁或贬,总是无可奈何地多。可是,再迅猛的风雨,再料峭的霜雪,也终归会有寂静下来的一日。到那时,风会停,雨会歇,乌云终将散尽,天地一片澄明。作家钱红莉说:世间的日子正是这么的暗淡与鲜亮,交叠轮回。哪怕身处暗淡的日子,我们也要永远想着:人生鲜亮的时辰,终会到来!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苏轼是超然旷达的,还在于他明知人生有悲有喜,有顺境也有逆境,却一概地坦然从之。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不以顺境自得自傲,也不因逆境自悲自伤,全然地荣辱两忘,这是苏轼过人的智慧。只因他懂得:一刹那接一刹那的美,一刹那接一刹那的极致,一刹那接一刹那的磨砺,那是自然万物的实相。天地不过是飘摇的逆旅,光阴不过是昼夜的门户。人生天地间,我们起伏莫测的命运,其实也不过像偶然辗转的飘蓬。这飘蓬有时乘着一阵风高飞,有时被一帘雨打落在地,都属寻常,我们又何必为此而郁郁伤怀呢周国平说:老天给了每个人一条命,一颗心,把命照看好,把心安顿好,人生即是圆满。苏轼做到了,但愿你也能做到。在人生漫长的旅途中,无论遭遇怎样的风吹雨打,都能一蓑烟雨任平生,笑傲前行,共勉!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