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鬼谷子观人术有这三个特征的朋友无论关系多好也要保持距离

2020-10-22 35 10/22

蒲松龄当年写《聊斋志异》喜欢听人讲故事,为此他交了不少贩夫走卒朋友。他说:“天下快意之事莫若友,快友之事莫若谈。”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交际圈,学业或者工作闲暇之余,和朋友聚会畅谈,是一件人生乐事。但事实上,不是每个朋友都值得“深交”。交友是分时期的:年轻气盛的时候,只要有共同爱好甚至有共同的“敌人”,都能凑到一块成为“朋友”;但人走入社会后,变得更成熟理智也更现实,这时留下来的朋友必须是真正志同道合、不会把你往坑里拖,相反能在很多方面帮到你的人。鬼谷子,中国历史上最神秘莫测的人物之一,他的生平,在《东周列国志》、《史记》、《录异记》、《论衡》中都有记载。但根据后世学者考证,鬼谷子很可能不单单是一个人,而是一个流派集合,“鬼谷”之名代代相传,直到如今。在古代,纵横家的权谋利益、游说人心之术受到主流儒家的排斥,但进入现代社会之后,鬼谷子一派的思想反而因为实用性高而大受欢迎,鬼谷子留下的《本经阴符七术》、《关令尹喜内传》和《鬼谷子》也成了现代人学习修身修心、言谈辩论、观人术及谋略学的重要著作。鬼谷子认为,观人于微,见微知著,先要懂识人,然后才能与人交往。而关于识人,鬼谷子提出“揣天下”要先“揣人”,而揣人必须“察其言,观其色,闻其声,视其行,然后推知其心之所趋”,知道人的深层次性格。而有这三种特征的人,无论生活中关系有多好,也要保持适当的距离。第一种:喜怒不择轻重、笑骂不审是非之人。有一种人“行止由心”,做事全凭自己的喜怒,不会分场合,不管他人的面子,经常无意间让人下不来台,尴尬万分,更可怕的是他们浑然不自知。《周易》中也说:“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东汉末年,死于曹操之手的主簿杨修就属于话多,光顾着展示自己、忘了给人留面子的“躁人”,身为下属,曹操撒谎他戳穿,曹操的弱点他直说,曹操展示聪明他就展示自己更聪明,最后的结果自然呜呼哀哉。我们身边可能也有这样只顾顺自己的心,不考虑他人感受的“朋友”。一次两次还可以勉强忍受,但如果次数太多,让你感到极度不适,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还有一种人,自恃聪明、幽默,说话往往相当犀利甚至尖刻直戳人心,“开玩笑”完全把握不好度,抖机灵抖得过了头。典型例子就有前阵子网上流行的“化粪池警告”,一个女子的惨死在他们口中能成为娱乐梗——从心理学上说,这样的人缺少共情能力,缺少同理心,如果与他们成为朋友,你遇到困难很可能得不到安慰帮助,只会得到不理解甚至嘲笑和奚落。第二种:出纳不公平,语言多反复之人。鲁迅先生在1921年的短篇小说《故乡》中写了少年闰土,同时还写了一个外号“圆规”的杨二嫂。这杨二嫂一看鲁迅回了家,连忙笑嘻嘻上门:你现在阔了,这些破烂木器家具就给我吧!也不管鲁迅同不同意,杨二嫂撸起袖子就往家里搬东西,一边搬一边还念叨“有钱人就是小气”之类的话。“出纳不公平”,爱占人便宜没有节操,对人对事不能公平理智看待,经常将自己的价值观强行加在别人的身上,擅长“道德绑架”、宽于待己、严于律人,这样的人也是不能深交的。老子《道德经》中提到:“轻诺必寡信。”有的“朋友”,给出承诺、说好话很容易,但真正做到的次数少得可怜,譬如借钱时信誓旦旦说到期就能还,末了找一堆借口反复拖延;这样的人擅长找借口和理由搪塞别人,嘴上说的话再漂亮也是不能轻信的,更不能与他们长期相处影响自己的利益和心情。第三种:其貌曲媚,其言谀巧,饰其见物之人。《红楼梦》里林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是贾家一手提拔,他借助贾家的力量走向成功,发誓要结草衔环报答贾家;后来贾家落魄了,他落井下石,小人嘴脸浮现出来。在生活中我们也会遇到这样的人,外表看似无害,实则每一句话都带着心思,擅长“见人下菜碟”,对上曲意逢迎,说话句句带“捧”,盯着的是利益而不是人情。这样的人找你帮忙时话说得要多好听就多好听,一旦翻了脸或者有利益上的冲突,立马不认账,甚至可能反踩一脚,极度危险。鬼谷子认为,一个人是为了什么接近你,日子长了其实很容易看出来,不要太讲“人情”,唯有及时止损,才能避免更大的祸患。“潜谋于无形,常胜于不争不费”是鬼谷子最重要的思想,观人术看似细微,实则无形之中会帮我们更好地生活乃至走向成功之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