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美国调停,晋察冀太实诚:裁军三分之一,实力急剧下降

2020-11-20 79 11/20

作者:忘情

毋庸讳言,在解放战争第一年,晋察冀部队的战绩和其他战略区比起来要暗淡许多。这其中的缘由是多方面的。

实际上,晋察冀部队在全面抗战末期从分散转向集中,从游击战逐步过渡到运动战,起步并不比其他战略区慢。而且日本宣布投降后,晋察冀部队能独立攻下张家口、新保安这样日伪设防坚固的城市,截断平绥线,为从陕甘宁、晋绥、晋冀鲁豫等战略区启程奔赴东北的干部及部队,开辟了一条安全的战略通道,其表现曾一度耀眼。

从1945年8月至1946年6月,交战双方总体处于“关外大打,关内小打”的状态。但在关内诸如晋东南、豫北平汉路沿线等地,双方冲突规模比关外并不遑多让。为尽最大可能争取和平,我方同意美国介入调停冲突,由双方代表和美方代表组成的“军事调处执行部”,总部就设在北平。

由于晋察冀位于北平的“卧榻之侧”,因此有关裁军的指示精神,其他战略区可以酌情灵活处置,但晋察冀却不能硬顶着不办,否则就会落人口实。加之该战略区领导人是个实诚人,一口气将经过八年锤炼的百战之师,裁撤了三分之一员额,造成部队实力和战斗力的急剧下降。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爆发,晋察冀部队主力在大同、集宁战役中遭遇挫折,不得不放弃张家口,将平绥铁路拱手让出,导致根据地被敌人割裂,对而后我军机动作战造成了长远影响。解放战争第一年,虽说晋察冀部队也很努力,也取得了不少战绩,但与其他战略区相比,就不免相形见绌了。

究其缘由,主要是该战略区的将领们在执行总指挥部“大踏步前进、大踏步后退”的运动战的方针时患得患失,过多地注意了一城一地的得失,没能真正贯彻集中兵力打歼灭战的战略指导,而且该战略区的战勤体系也不适应大兵团运动战的需要。

1947年5月,上级来到晋察冀根据地,这是该战略区各方面情况开始发生可喜变化的转折点。朱老总不仅亲自给晋察冀的将领介绍其他战略区的作战经验,讲授如何集中兵力打歼灭战,如何调动敌军,如何利用地形限制敌军机动,发挥我军优势。他还亲自过问晋察冀的新式整军运动,并着手组建晋察冀军区后勤部,统筹全区的粮弹供给、卫生救治、兵站设置、物资调拨、开辟交通线、融化解放战士及部队补充等问题。使野战部队从这些繁杂的勤务中解脱出来,各级指挥员能将精力悉数集中到研究作战上。

针对仗越打规模越大、越打攻坚战越多的趋势,朱老总指导太行兵工迅速完成整合,以炸药、手榴弹、炮弹为重点生产方向。晋察冀的战勤组织也在他的指导下大幅度提高了效率,在保证野战军作战所需的同时,大大节省了民力,增加了部队机动性。

因为1946年晋察冀单方面裁军幅度过大,致使该战略区需要同时应对晋绥军和嫡系军时,野战兵力总是捉襟见肘。为适应形势任务需求,朱总司令力主将察哈尔军区与冀晋军区合并为北岳军区,并组建了第6纵队及北岳纵队(后改称第1纵队)、冀中纵队(后改称第7纵队)。至此,晋察冀军区拥有4个野战纵队、2个地方纵队及1个炮兵旅,共12.9万人的机动作战兵力。较清风店战役前的8.5万人,增加了4.4万人。加上4.4万余人的地方军,以及后方机关、学校,全军区总兵力达21万余人,虽然仍远远少于华北蒋军,但差距在缩小。

朱老总给晋察冀带来的一系列变化,究竟有何成效,看看战场形势就知道了。他是1947年5月抵达晋察冀指导工作的,短短4个月后,晋察冀野战军就取得了清风店大捷,继而一鼓作气攻克坚固设防的石家庄,首开解放军城市攻坚战的先例,并一举截断平汉铁路、正太铁路和正德铁路,切断了蒋军华北集团与华中集团的联系,使晋察冀和晋冀鲁豫解放区完全连成一片,为合并成为新的华北军区创造了条件。

清风店和石家庄两役的空前胜利,让广大晋察冀野战军指战员们的必胜信心空前提高。该战略区也由此开始了战略反攻,一步步压缩华北蒋军的生存空间。在1947年岁末至1948年年初的平汉北段战役中,晋察冀野战军毅然向华北蒋军核心统治地域出击,并在战场空间极为狭窄的情况下,不仅很好地完成了拖住敌华北集团,使之无法向东北增援的战略任务,而且在与傅作义倾巢而出的主力周旋过程中,在极其复杂困难的局面下,成功把握住稍纵即逝的战机,一举歼灭有“虎头师”之称的新32师,并迫使敌35军军长鲁英麈自杀,砍掉了傅作义一条左膀右臂。

此役过后,虽说蒋军华北集团尚有50余万重兵,但却被迫龟缩在铁路沿线附近,对仅有20余万人马的晋察冀部队采取守势。晋察冀部队在农村根据地的依托下,在南到石家庄、西北到绥远,东北至热河的广大区域大踏步机动作战,素有“会打仗”之称的傅作义却再也拿他们没办法了。

到平津战役开始前,傅作义甚至连平绥线这条他倚为根本的战略通道,都没法保持完全畅通。从而不得不将自己的嫡系部队部署在这条战略通道沿线各要点上,让自己手下头等嫡系主力35军作沿线巡逻队、“消防队”。

就连傅作义想趁我军冀中空虚突袭石家庄,在察觉晋察冀野战军主力3纵驰援后,明明自家兵力依旧占优,装备更是优势,却害怕被歼而慌忙逃回北平。这与解放战争初期,他公然给主席写劝降信时的嚣张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之所以不过两年多光景就有如此变化,个中缘由不少。朱老总一向谦逊低调,但他在其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不该被后人淡忘。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