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汉初三杰的不同结局,告诉我们人的三种选择,值得借鉴

2020-11-20 93 11/20

大家好,我们的泽宇讲历史又来了,今天起我们一起来分享历史知识,也许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获哦。

汉初三杰,是指西汉开国功臣中最为出色的三位人杰,他们分别是张良、萧何与韩信。刘邦取得天下后,曾无不感慨的对他们说道:“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不断供给军粮,吾不如萧何;率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位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可以看到,在汉初三杰之中,萧何擅长内政,张良善出奇谋,而韩信战绩斐然。可尽管如此,三杰因为自己的性格、眼界和格局各有不同,最终走向了截然相反的结局。韩信功高盖主,被吕氏杀死在宫中;萧何晚节不保,为世人所诟病;只有张良淡泊名利,最终功成身退。其实这三位人杰做出的不同选择,也值得后世借鉴和学习。

韩信:因功自傲,不知进退

韩信的人生就像是坐过山车。他少年时期游手好闲,被坊间乡里瞧不起,还受到过胯下之辱;而立之年后,韩信投军入伍,就此成为一代战神,西汉初立后,韩信因功封为淮阴侯,算是荣归故里;但在这以后,韩信做事狂妄自大,已经失去了分寸,因此刘邦和吕后都忌惮他,只能将其晚进宫中杀死。

人在逆境之时,应该学习韩信的不屈精神;可人在顺境之时,千万不能像他这般,变得狂妄自大和容易满足。做人,始终要有一个分寸。当初韩信立下大功后,刘邦当着众人面前向他许诺,没有杀他的刀剑、也没有捆着他的绳索;只要韩信站在这大地上,天下便没有人能杀掉了他。韩信相信了,他自以为立下大功,所以逐渐变得嚣张跋扈起来。甚至,他还密谋与他人谋反。

就这样,吕后与萧何密谋,将韩信匡进宫中。吕后派人用麻袋套住他,将其活活勒死,算是不违背刘邦亲口许下的诺言。一代战神韩信,竟死于几个太监和宫女之手,这何尝不是一种悲剧?这个例子告诉我们:当取得成就之后,我们不应该沾沾自喜,也不能故步自封,更不要盲目自大;与之相反的,是吸取这次进步的经验,做好继续提升的准备。

萧何:力求自保,损人利己

萧何的执政能力,是得到后世政治家的一致肯定的。在刘邦四处征战期间,萧何处理内政算是得心应手,即便有再繁琐的政务,他也能有条不紊的完成。萧何的内政能力有多高明?在他之后,曹参完全依照萧何颁布的律令法典继续治国,依旧能政绩斐然。而“萧规曹随”的典故,也让世人津津乐道。由此可见,在西汉开国之后,萧何能成为仅次于刘邦的二号人物,这是理所应当的。

但是人太聪明,往往却更加惜命。在萧何晚年,他逐渐察觉出刘邦对自己的担心,不得已做了很多违心之事。在刘邦心里,萧何虽然跟他是同乡,但威胁甚至比韩信还要大点。因此刘邦的亲信,其实也是萧何的亲信,后者在关中境内也有着不俗威望。为了让刘邦打消疑虑,萧何开始“自污”,他故意在刘邦眼皮子底下贪污纳秽,还经常做出仗势欺人之举。

萧何的做法,让世人很气愤,但却让刘邦很开心,他知道萧何是在表忠心。这还不算什么,萧何为了保住自己的地位,不惜将好友韩信给出卖掉了。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后世不少人都鄙夷萧何的做法。这个例子告诉我们:聪明人虽然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一定要注意分寸。做人留一线,不要以损害他人为代价,来完成自己的野望。这样一来,别人只会看轻你。

张良:崇尚无为,逍遥自在

与萧何、韩信相比,张良的处事态度更让刘邦放心。一是他淡泊名利,崇尚黄老自学,对功名利禄不甚在意;二是张良根基浅薄,也从不私自结交党羽。西汉创立后,面对刘邦的丰厚赏赐,张良只选取了“留”这一个地方。而且在即任之后,也从不插手朝中事宜。晚年时期的张良,曾随道士云游,后世有不少人都说他已经超脱了。

张良的人生态度最值得我们学习:在获得成功之时,我们依然能看清自己的本心,不为世俗名利所累。同时,做事要有把握,追求心境上的自由与超脱。而做到及时的功成身退,才是真正的聪明人应该学习的。

喜欢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说说自己的意见,我们一起来讨论,分享自己的观点,说的不对的也要指出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