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此人当官不贪一分钱,有一爱好让百姓苦不堪言,最后身中19枪惨死

2020-11-19 51 11/19

长久以来,很多国内外各个领域的权威人士都对人性有过深入的探讨。但是这个课题实在是太复杂,有的时候,很多决定就在一念之间。而我们在探讨这个话题的时候,就不能因为对方一念之间的决策来考虑,这个人究竟是善还是恶。

每个人的经历不同,形成的各种观念也就不同。这就是为什么遇到相同的事情,而每个人的处理办法不尽相同的原因。今天我们要说的这个人,从他做事情的表面来看也是十分复杂,让人难以理解。他官运坎坷,终于求得官职的时候,曾立志要做一位好官。

他没有贪污一丁点儿,可是却发展到比贪官更可怕,他对百姓进行残忍杀害,有时候一天就能杀掉几百名无辜的百姓。后来,在他临死的时候,身中百姓19枪,但是这些人却一边流泪一边动手杀死他,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这个传奇经历,波折不断的人物。

陈兆棠的家世十分了得,由于父亲的关系,他从出生就生活在优越的环境中。父亲饱读儒家经典,后来成为朝廷高官,这样的环境影响之下,他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加重视。因此从小时候起,陈兆棠就开始读书,家里为他请了最好的先生教导他,而他自己也非常聪明,喜欢这些经典。这时候的表现还令家人十分满意,周围的人都说,这个人以后的成就必然是要超过父亲的,陈父每次听到这样的话,都觉得开心不已。

当时的翰林院是一个特殊的存在,他就像是一所高校一样,为朝廷培养日后治理国家的人才。不过想要进入其中却是非常困难的,首先就是要有全国顶尖的才华。然而封建社会还是有它的特殊性存在,就像这所高校也不是绝对公平的,如果谁家的孩子才华不足够,也是有可能进入其中学习的,那就需要家世显赫,比如父亲在朝中做大官,那也可以。陈兆棠两个条件都满足,在那里,他学习到了更多知识,一心报国的热情,只等着考取个功名,眼看就要实现。

可惜的是,当时他的官运实在是不怎么样。他多年苦读,参加科举,但是几次下来都失败了。这让陈兆棠的自尊心受到严重的创伤,但是他并没有放弃这条路。大清后期,朝廷已经到了需要卖官换银子的地步,由于陈家一直有着丰厚的家底,陈兆棠也顾不上读书人的清高了,他决定走这条捷径。他从家里拿出了不少银子,给自己捐了个官,这些本是都很顺利的进行的,可是就在要上任的时候,母亲去世了。按照当时的规定,如果家中老人去世,不管在朝中做什么官职,都需要回家丁忧三年,也就是守丧。陈兆棠再一次深受打击,难道自己这一辈子就是进入不了仕途了吗?

沮丧归沮丧,朝廷的规矩当然也还是要守。他回家守了三年,这几年中并没有消磨他做官的欲望,时间到了之后还是再拿出钱,这一次终于做官了。不过虽然是自己花钱买来的官做,他那时候还是很有读书人的气节的。当了官之后,他不仅从不拿百姓一丁点儿好处,还肃清了自己治下各级官员的作风,在他治理的地方,百姓都得到了公平的对待。不仅如此,他还从家里拿出银子建设学堂,老百姓们提起他都感激极了。后来要调任去别处,当地的百姓都出来相送,人人不舍、抹泪。

来到新的职位上,他还是坚持原先的作风。这样的手段使得他在当地平了不少匪患,使得百姓们重新回归到正常生活中。朝廷见他这方面表现得很好,就让他去广东地区任职,当时那个地方土匪闹得正欢。

而这一次开始,他就走上了一条不归路。当时大清朝已经受到多方面的威胁,朝廷的力量被大大削弱。为了达到剿匪的效果,他就安排当地的大户出人出力,这就引起了不少的抱怨。可是这些大户哪里愿意帮朝廷卖这个命?他们抓不到土匪,就拿贫苦的百姓来充数。而陈兆棠也不管那么多,只要送来的人,他都一律砍头。当时他一个月内就杀了三百多个无辜的百姓,后来更过分,发展到一天就杀了这个数。当地的百姓提起他,都恨极了,但也没有办法与他对抗。

后来,大清走向了灭亡,陈兆棠也因此受到了百姓的审判。当他被押上刑场时,百姓想到他之前的作为,又恨又不舍。当天他身中19枪而死,可百姓们杀了他之后又想起之前为民办事、自己拿钱建学堂的事情,伤心落泪。人性当真太难以揣摩。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