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阅读抗战资料时,如何判断书中日军的作战水平?

2020-11-18 68 11/18


原标题:阅读抗战资料时,如何判断书中日军的作战水平
阅读抗战资料时,如何快速判断书中日军的作战水平答:参考其序列番号。

抗战爆发前,因日本财力有限,难以大量养兵,所以举国只有17个常设师团。他们训练好,装备佳,战术水平高,是日本赖以逞凶的基础部队。
按照时间细分,近卫师团及第一至第六师团,组建于甲午战争前;第7师团至第20师团,大致组建于甲午战争至日俄战争时期。刨除大正裁军时解散的4个师团,共计10师团。
后来,随着战争规模的扩大以及对苏战备的需要,日军又用这些常设师团的复员官兵组建了序号为100的特设师团。如第101师团和114师团就是分别由第1师团和第14师团的预备役人员组成的。

1938年至1941年,因为石油、钢铁等战备物资的短缺以及欧美局势的变动,日军染指东南亚的野心越来越大。为了抽出身陷中国战场的精锐师团,日军又采用从常备师团中抽出一个精锐联队为基干,再征集补充兵员的方式,陆续组建了序号以20打头的新建师团、序号在30至40之后的治安师团以及序号在50以后的补充师团。这三种师团兵员较为年轻,战斗力往往高于拖家带口的特设师团士兵。

到了太平洋战争爆发,在广阔无垠的太平洋上作战,日军顿感已有的51个师团实在不够用,遂又采用扩编混成旅团或从战斗力强悍的老部队中抽调骨干作基础,建立序号在60至100和120以后的增设师团。这类师团普遍缺乏重装备,兵员年龄少至16岁,老可至45岁,若不是其军官和士官都是战斗经验,能否有效作战还是个疑问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