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掌上仁信:企业要学会拥抱变化,才能立足于时代潮流

2020-12-16 41 12/16

原标题:掌上仁信:企业要学会拥抱变化,才能立足于时代潮流

掌上仁信:企业要学会拥抱变化,才能立足于时代潮流

1878年,一个24岁的年轻人走进商业大佬办公室,提出一个大胆的想法,“照相机应像铅笔一般简单,谁都会使用”。他坚定的认为,当人们有了可以支配的休闲时间,有了按动快门的渴望。

这个想法已经被嘲笑了很多次。当时,摄影是区分阶级的标志,拍照是富贵人家的专利,不仅需要繁琐的设备,还需要数年的专业学习。大家都认为,这个出身在农村的穷小伙,不过是又一个成天做梦的年轻人。

傲慢的“OLDMONEY”未认识到,20世纪消费社会的主角是新涌现的中产阶级。谁顺应趋势,让中产阶级买得起过去贵族的专属,谁就拿到了时代列车的车票。

1888年,这个叫伊士曼·柯达的年轻人推出了第一架“傻瓜相机”,使用者只需按下快门即可完成拍摄,胶卷拍完后送到店面冲印即可。至此开始了柯达对摄影市场长达近一个世纪的垄断,到了20世纪60年代,柯达占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市值稳居全美前三。

就在柯达如日中天的时候,1975年,另一个24岁的年轻人,柯达工程师史蒂文·赛尚带着世界上第一部数码相机原型走入了柯达管理层的办公室。相机、冲晒、相纸,胶卷时代每一张照片的成像柯达都在躺着赚钱,数码相机的出现意味着柯达模式会被彻底颠覆。

发明了数码相机的柯达最终败北于数码相机时代,是21世纪初最引人感慨的商业案例。不久之后,数码相机行业最终输给了更加便捷的智能手机。有趣的是,从傻瓜胶卷相机到数码相机、手机,刚刚面世时总伴随偏见,“不够专业”。

其实,商业和品牌的制胜法宝不是“专业”,而是能否跟着消费者的潮水走。傻瓜相机服务了中产阶级、数码相机服务了普通人,而更加平民的智能手机则服务了从金字塔底层到顶尖的所有人。

相机的故事并不是孤例。新旧交替时时发生,既得利益者拼命阻止变化发生,新势力也会变成旧势力,偏见不断涌现。新的技术不断带来新的消费人群,新的渠道也改变了消费习惯。像拼多多、抖音、美团这样的新移动互联网企业,正在一点点塑造新的消费时代。

掌上仁信认为,企业顺应时代,拥抱变化,才能迎接到更加美好的未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