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在低头贵族的眼里, 女朋友和手机掉进水里, 会先救谁?

2020-11-15 30 11/15

当今这个时代,手机越来越智能,功能更是种类繁多,它入侵了我们的生活。简单的翻了一下手机的历史,从1876年贝尔发明电话,到1993年到中国大陆的第一步移动电话——摩托罗拉3200(大哥大)。再到1999年第一部智能手机——摩托罗拉天拓A6188,到今天百花齐放的手机智能时代。

手机是越来越重要,如果有一天你手里没有手机,你睁开眼第一件事不是寻找手机,你会怎么样?焦虑,或者失落空洞,甚至感觉这个世界崩塌了。有人会失魂落魄,有人会疯狂的到处找,直到把它攥在手里,这个世界安静了,一切如常。其实这是很可怕的,最近有幸拜读了【美】詹姆斯·克利尔写的一本《掌控习惯》,感想很大,在这里向朋友们分享一下。

纳瓦尔·拉维康特曾说过:“要想写出一本伟大的书,你必须首先成为这本书。”庆幸的是我现在手里和心里把手机放下了,以前我们用手机打电话,发信息。不用的时候可以放在一边,做另外的事情。这就是微小的习惯,随着手机向着多元素发展,用户粘性越来越大,我们这个微小习惯起着莫大的作用,直到你与手机密不可分,依赖成瘾。举个最简单的例子,现在我们出门的时候,手机,钱包,钥匙。这三样必备的东西,看看排序,带手机做什么呢?找不到我怎么办?手机支付,定位,分享美食,导航等等,理由很多很充分,如果时光倒退30年,那个时候没有手机,你手里拿着什么东西,你可能都无法想象在30年后,每个人手里都在拿着手机,它正在参与我们的生活。

量变引起质变,这个我们都知道,一些细小的变化更是意义重大。在这本书里开端,他介绍了这样一个关于英国自行车运动协会的故事,英国职业自行车手自1908年德国一枚金牌后,表现一直平庸。欧洲自行车厂商拒绝向其出售产品,怕影响自己的广告效应。2003年他们聘请了戴夫·布雷斯福德担任绩效总监,他一丝不苟地执行他自己的“边际收益的聚合”战略,他的基本理念就是在你所做的每一件事上寻求哪怕是极细微的进步。具体在有关自行车上整个环节,都一一分解,然后把每个分解出来的部分改进1%,当你把每个部分结合在一起,你就会发现整体上的显著提高。五年之后,2008年奥运会上他们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夺取了该项目60%的金牌,四年后伦敦奥运会打破9项奥运会记录和7项世界纪录。

我们在生活里很容易记住或者高估某个决定性时刻的重要程度,同样也低估了每天都在重复的微小改进的价值。书里有这样一句话,习惯是自我提高的复利,手机也是你的复利。至于是前进还是后退,不要问别人,你自己心里最清楚不过。我以前也是低头族的一员,经历了很长时间。我是被挫折压迫的。我自己的方法开始是转移注意力,想办法让自己没有时间去碰手机,开始还可以,后来又周而复始。现在有些人用“戒”掉手机,我以为是不妥的,有些人确实是迫不得已,比如现在很多的新媒体人,手机和笔记本什么便便用什么,要时刻关注热点,社会新闻素材什么的,这无可厚非。其实放下手机简单,随手一放就行了。心理上的障碍难以破除,这就是我们日积月累的习惯,我们心里还得过且过,这次就算了下次吧,拖延一次又一次,还记得金庸大侠的慕容复吗?他的绝技叫“以彼之道还施彼身”,我对这个问题是这样做的,每次拿起手机都自己拖延自己5秒,问问自己拿手机做什么?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就先忍忍,这些细小的改变会给你带来大收益。

第二个问题就是书里提到的就是环境,我们的习惯一旦养成,就很难玩掉,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道理谁都懂,却容易忽略。书里有个例子就是自控力强的人,原因是尽量远离充满诱惑的环境,因为逃避要比抗拒容易得多。最实用的方法是远离接触手机的提示,每一个习惯都是有提示引起的,我们生活中更容易注意到鲜明的提示,比如看到茶壶,想到泡茶喝。商场里卖的最好的,永远是离你最近的,位置最明显的。

人是群居动物。我们渴望融入这个社会,得到尊重和认可。我们默默遵循着亲戚,朋友,学校甚至整个社会给予我们的教导。每一种群体都有各自的期望和标准。比如是不是该结婚了,是不是该要孩子了等等许多方方面面,这些就是套在你身上的无形规则。你对它们谨记于心,你并没有察觉。很多时候,朋友和亲人对我们影响最多,时间也最长。前些日子,我和几个朋友小聚一下,只是聊聊天,我们定了个小规则,手机都放在了一个盒子里,开始有的局促,有点沉默,后来慢慢就接受了,结束的时候我感觉很开心,毕竟这是一个好的开始。

如果不尝试一下,怎么知道行不行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