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为什么除了中国公司,欧洲企业和日本企业都不愿去印度投资?

2020-11-9 31 11/9

2014年,莫迪第一次上台时,就提出了印度制造的概念。

那时的印度大力邀请各国企业去印度投资,投资制造业,建工厂等等。

但是如果我们细心看一下,响应的几乎都是中国企业。

比如说富士康,还有华为,小米,oppo等。

除了这些制造业企业之外,中国的互联网企业阿里,腾讯,字节等也都去印度投资了。

而除中国企业之外,名气大点的就是韩国三星了,在印度建了个号称是世界最大的手机工厂。

除此之外,很少听到有其他国家的企业,比如说欧洲的企业和日本的企业去印度投资。

这是为什么呢?

01

2015年5月,在访问中国期间,印度总理莫迪特地去了中国的金融中心上海,诚意满满地与中国大型企业CEO们见面、接触了近7小时。

这种诚意也感动了中国的企业家们,在见面会时,中印企业签署总金额高达220亿美元的合作协议。

莫迪为什么会对中国企业和资本是情有独钟呢?

因为中国企业是印度为数不多的选择。

这里面包含了两层因素。

首先,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中低端制造业早已往外转移,制造业已经不是它们的强项和投资重点。

所以我们看到美国的谷歌,亚马逊在印度投资,其实布局的都是针对印度潜在的消费市场和巨大人口基数所蕴含的大数据资源。

其次,近些年来随着中国工资成本的上升,中国开始往外转移的企业主要是纺织,服装以及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行业。

这些产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明显,符合印度人口多,劳动力资源丰富等特点。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企业最契合印度当时的实际需求。

02

同样的,印度也符合中国企业的想法。

近些年来,中国的工资成本上涨迅速,如今长三角地区和珠三角地区,一个工人的综合工资基本都是4000往上。

而一个印度工人的综合工资是1300-1800。

对于像富士康这样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来讲,工资是成本的大头,其净利润率不到5%。

这种情况下,印度的吸引力可想而知。

对于华为,小米来说,虽然工资成本是其考虑因素之一,但是其最大的考量还是市场因素。

印度有13亿人口,单从数量而言,印度国内的市场规模仅次于我国。

虽然目前印度的收入水平还比较低,但是哪怕只是前30%的高收入人口,数量也达到了4亿,这个数量已经超过了美国的总人口数。

对于想要成为全球化企业的中国企业们来讲,这也是无法放弃的一个市场。

莫迪也清楚地意识到了这点,所以自从他上台后,就有意识地对这点加以利用。

比如说智能手机行业,他就对进口手机加征20%的关税,这迫使小米,oppo等就必须要去印度建厂了。

03

相比之下,欧美特别是欧洲企业对去印度投资不太感冒。

这并不是因为它们觉得印度的廉价劳动力和13亿人的市场没有吸引力。

而是因为它们知道,这是个坑。

同样上过当的还有欧洲企业。

今年在印度在开始排斥华为之后,诺基亚宣布对印度国营电信公司断供。

很多媒体开始大吹大擂,说什么现在好了,你把华为排挤掉了,让诺基亚一家独大,人家在没有竞争对手之后,开始坐地起价。

不知道的人还以为,在印度开始排挤华为之后,诺基亚占到了多少的好处。

但事实上,诺基亚是有苦说不出,和印度人做生意把肠子都悔青了。

印度国营电信这笔钱是拖欠的诺基亚的设备款,已经欠了人家好几年,好不容易在去年签了一个协议,说分笔还给人家。

后来疫情一来,印度电信又以疫情不可抗力为由,不还钱了。

忍无可忍的诺基亚公司向印度国营电信公司发出了“最后通牒”,威胁印度国营电信公司如果不在2020年9月份之前结清1.21亿美元的欠款,诺基亚公司将会停止对印度国营电信公司的技术支持。

这根本就是孰可忍孰不可忍啊。

有过这个教训,欧洲的企业们还敢去印度投资吗?

04

今年有报道说,在日本政府的鼓励下,很多日本企业开始从中国撤离,往海外投资。

但是我们要是留意的话,就会发现一个事实,那些日本企业宁愿去越南等东南亚国家建厂,也不愿意去印度投资。

为什么?

因为被坑惨过。

之前日产等日本企业就在印度上过大当。

2017年的日产将印度政府告上了国际贸易法庭,索赔7.7亿美金,原因是印度政府承诺的补贴没有给。

为了发展本国汽车产业,2008印度曾专程跑去日本,邀请日产在印度建设汽车工厂,并承诺提供优厚的补贴。

印度可是有13亿人的大市场啊,工人工资又低,还提供补贴,这样的好事去哪里找?

日产乐呵呵地去了,工厂建好之后,问印度政府要补贴时,人家就开始推三阻四了。

这不9年过去了,承诺的补贴还是没到,忍无可忍的日产只好选择去国际贸易法庭打官司了。

如果说第一次上别人当,是因为别人的原因,那么同样的当再上一次,就是自己蠢了。

日本人一根轴的劲头真的是很可爱。

这不在2017年,为了和中国竞争印度高铁,日本下了血本,提供了长达50年的超低息贷款。

这不就是白送吗?中国企业说,好吧,不争了,那就给你吧。

原计划是在2022年通车的高铁,到现在3年过去了,连拆迁都还没搞完。

掉进过这个大坑两次后,即便是一根轴的日本对印度也开始敬而远之了。

05

这也是为什么尽管莫迪说得是天花乱坠,已经吃过苦头的日本和欧洲企业就是不愿意去印度投资。

这也就可以理解当初它为什么对中国企业情有独钟了。

因为中国企业这些方面的经验比较欠缺,具有做冤大头的潜质。

今年封杀了200多款中国app,又对中国企业在印工厂进行百般刁难就是最好的例证。

印度将成下一个中国喊了几十年,一直没实现,不是没有原因的,从这点上来说,中国企业还是涉世未深,不知道印度的这塘水到底有多深啊。

全文完,如果觉得写得还不错的话,就点个赞吧,感谢阅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