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海尔:濒临破产,负债百万,砸冰箱警醒员工,逆袭中国家电之王

2020-11-8 45 11/8

多年以来,中国的家电市场都呈现着三足鼎立的局面,格力、美的、海尔三大家电巨头在市场上你追我赶,各有输赢。就在去年,三家公司的营业额公布,海尔以2661亿的营业额稳居第一,超过了自己的老对手格力和美的。从一个濒临破产的烫手山芋到如今的行业领军人,海尔这条成功之路,并不好走。一、临危受命
35年前,海尔面临的是关门大吉的困境,那时的海尔是一家不入流的电器加工企业,生产出来的电器质量问题频发,市场竞争力很差。而且因为经营不善,身上还背着不少债,眼看就要宣告破产了。这个时候,是海尔集团的传奇人物张瑞敏临危受命,接下了这个即将破产的公司,张瑞敏面对的情况一团乱,一百多万的债务等着还,员工管理散漫,在车间里打牌闲聊,就是不愿意好好干活,厂规厂纪形同虚设。为了挽救海尔,张瑞敏开始了自己的"铁腕统治",将规章制度落到实处,赏罚分明,对于所有违章举动严肃处理。狠抓产品质量,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允许流向市场。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张瑞敏砸掉76台不合格冰箱的事迹,那就是张瑞敏为了警醒员工,提高质量而做出的狠心之举。但是狠是有效果的,这76台冰箱砸掉,虽然利益损失着实不小,却让所有员工明白了质量的重要性,从此海尔产品的合格率大大上升,海尔重质量的好口碑也传了出去。张瑞敏更是大刀阔斧地改变了经营模式,让普通员工参与到公司业务中来,8万多名员工,每一个人都是公司的经营体,每一个人都可以挖掘客户,形成属于自己的销售链,这样一来,海尔的潜在市场一下子变成了无限大,员工也充满了参与激情,这样的模式既提高了公司的利润,更让员工增加了收入。在时间管理上,张瑞敏从1994年就提出一个理念——"日清",今日事今日毕,员工在公司工作,在有效的时间办有效的事情,而不是一味的加班加量,这个理念海尔坚持了二十多年,为的就是将效率提升到最高。在张瑞敏的连番改革下,海尔"死而复生",从一个摇摇欲坠的老旧企业,成为了中国电器制造业的代表。二、幕后英雄
而既然说了张瑞敏,另一个人也不得不提,这个人是张瑞敏三十年的老搭档杨绵绵,商业场上出了名的女强人,海尔的创业功臣。杨绵绵被称为海尔的"幕后功臣",她的名气虽然远不及公司的一把手张瑞敏那么响亮,但论起贡献,她为海尔付出的并不输给张瑞敏。杨绵绵和张瑞敏,当年都是海尔旧厂的老员工,当年海尔濒临破产时,许多员工纷纷辞职而去,杨绵绵却留了下来,选择和公司共渡难关。杨绵绵当年,是公司里最优秀的技术人员,虽然当年的海尔死气沉沉,杨绵绵却一直没有放弃过自己对创新技术的追求,她的这份执着,帮了海尔的大忙。八十年代,张瑞敏为了扭转海尔的危局,从德国引进了最先进的生产线,当时这一套设备买下来要几百万,不啻为天文数字,而且有人说,生产线买回来也没有用,那时德国人的玩意儿,厂里没人会用,买来也会报废的。看不下去的杨绵绵站了出来,全力支持张瑞敏,并且她向员工们保证,她掌握的技术一定能降得住这个来自德国的高科技,绝不会让生产线报废的。杨绵绵说这话,并不是信口开河,多年以来,她一直对各类生产线深有研究,德国的生产线她已经学习过很多遍了,无论是理论还是实际操作,她都不在话下。生产线运来后,杨绵绵不眠不休工作了好几天,终于,海尔改革之后生产的第一台冰箱走下了流水线,这台冰箱是杨绵绵全程紧盯着的,无论外观还是质量都绝不输给德国,海尔有了这样的技术,一定可以起死回生。但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生产线运作不到一年,就发生了张瑞敏"砸冰箱"的事件,冰箱质量不过关,自然和员工的散漫粗心脱不了关系,杨绵绵这个技术员也要担责任,当时公司里不少人等着杨绵绵这个"二把手"和张瑞敏之间爆发战争,但是顾全大局的杨绵绵主动做出了检讨,并且在员工会议上带头承诺吸取教训,狠抓质量。三、质量为王
这样深明大义的举动让张瑞敏多年后还赞不绝口,如果不是这些年来杨绵绵在技术部坐镇,恐怕海尔也不会获得今天的巨大成功了。多年来,杨绵绵一直担任着公司的副总裁和技术顾问,如果说海尔集团,张瑞敏是掌舵人,那杨绵绵就是经验最丰富的水手,是他们两个人共同的努力,才让海尔这艘大船能够扬帆远航。海尔这些年来,在市场上有两个劲敌,美的和格力。但是张瑞敏对于这两个对手十分赞赏,俗话说得好,有压力才有动力,市场从来都不是一家之天下,要不是三家公司这些年来的良性竞争,海尔能不能一直保持着这份奋斗的精神,还真不好说。为了抢占市场,三家各出奇招,而海尔的绝招就是他们一直强调的"质量",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坚决不放弃对质量的探索和追求,要让海尔成为老百姓心中的"良心企业",让消费者买海尔的产品感到发自内心的放心,这就是最大的市场竞争力。除了抓质量,海尔也重创新,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张瑞敏经常强调,顾客就是上帝,商品的标准不是企业制定的,而是消费者制定的。能让每一个顾客感到满意的企业,那才是真正的好企业。这些年来抓质量也好,改革也罢,其实就是为了一个目的——"做好产品"。别看这四个字说起来轻飘飘的,张瑞敏深有感悟,许多企业创业之初都抱着这个朴素的想法,但能一直坚持下来的没有几个。但是只有坚持下来,才能赢得市场,海尔就是凭着这个简单的信念,成为了一家长寿的企业,并且营业额逐年上涨,坐上了中国电器制造商的头把交椅。虽然市场竞争依旧很激烈,但海尔却不怕挑战,多年的风雨让他们深知一个企业应该如何生存,坚持本心,不惧挑战,这是属于海尔的"大格局"。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