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针对“涟漪效应”的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大流行病

2024-2-9 29 2/9

气候变化与流行病之间有联系吗?不莱梅大学海洋环境科学中心(MARUM)和地球科学系的研究人员与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研究人员共同进行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证实,气温和降水量的变化与大流行病的发生之间存在联系。他们通过分析海底沉积物,首次建立了意大利塔兰托湾的高分辨率气候档案,并将其与罗马帝国时期的大流行病事件联系起来。

针对“涟漪效应”的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大流行病

在《科学进展》(Science Advances)杂志的研究中,研究人员重建了公元前 200 年至公元 600 年期间的气温和降水,分辨率为三年。这意味着两个数据点覆盖了三年的时间--这对古气候研究人员来说是一个极高的分辨率。这一时期从所谓的罗马气候最适宜期一直延续到古代小冰河时期晚期。这一时期还包括历史学家记载的三大瘟疫:安东尼瘟疫(约公元 165 年至 180 年)、塞浦路斯瘟疫(约 251 年至 266 年)和查士丁尼瘟疫(约 540 年)。

每一次大流行都伴随着气候的变化:安东尼鼠疫发生在数十年降温和干旱之后的寒流期间。塞浦路斯鼠疫发生在第二阶段的严重降温期间。最后,查士丁尼瘟疫发生在 6 世纪的一次极端降温之后。第一作者、MARUM 和不来梅大学地球科学系的 Karin Zonneveld 教授解释说:"总是有一个平行的过程。一个阶段的气候变化之后是大流行病的爆发"。

方法和结果

Zonneveld 和她的同事利用所谓的甲藻来重建过去的温度和降水模式。这些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有阳光的海洋上层,并形成囊胞,作为化石沉积在海底。甲藻对环境有不同的偏好,有些只生活在较冷的水域,有些只生活在较暖的水域。

有些包囊喜欢营养物质丰富的水域,而有些则只能生活在非常干净、营养物质贫乏的水域中,Zonneveld 解释说。"如果上层水域的条件发生变化,积聚在海底的囊虫物种的组成也会发生变化"。这就形成了一个非常高分辨率的档案,可以追溯到比该地区的树木年轮等更久远的地方。

针对“涟漪效应”的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大流行病针对“涟漪效应”的新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引发大流行病

Karin Zonneveld 和她的同事们从塔兰托湾的岩芯中采集了样本。意大利南部经常发生火山爆发,最著名的例子是公元 79 年维苏威火山的爆发,它摧毁了庞贝古城。喷出的火山灰升入大气层,淌到水面上,然后沉入海底。在那里形成了一层薄薄的火山灰,被称为隐积火山灰。

"火山灰中含有许多小玻璃颗粒,用偏光显微镜很容易就能看到。"每座火山灰中玻璃微粒的元素组成都是独一无二的,甚至同一座火山的每次喷发都会有所不同。在细针的帮助下,我们能够挑出单个的玻璃碎片,并与不来梅火山学家安德烈亚斯-克吕格尔(Andreas Klügel)合作分析其元素组成。通过这种方法,可以精确地将这些沉积物与维苏威火山和利帕里岛的火山喷发联系起来,而这些火山的喷发时间是已知的。这样就可以准确地确定岩芯沉积物的年代。

合作见解和结论

为了找到这块缺失的拼图,一个巧合让Zonneveld与她的合著者、来自美国俄克拉荷马大学的历史学家凯尔-哈珀(Kyle Harper)教授走到了一起。长期以来,他也一直怀疑气候与大流行病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通过合作,他们能够精确地确定气候数据以及玻璃微粒分析的日期,并将其与历史事件进行比较。

研究人员的结论是,与气候相关的压力可能会引发大流行病的爆发或加剧疾病的爆发--例如,由于食物匮乏,人们变得更容易感染疾病。

Harper和Zonneveld一致认为,这可能为未来提供了重要信息:"我们现在的社会确实与古代完全不同,这主要是因为现代科学以及与之相关的一切--细菌理论、抗生素、疫苗、洁净水。但也有相似之处。与罗马时代一样,气候仍然是影响我们福祉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包括农业、清洁水的获取、生物多样性、地理分布和生物迁徙。研究古代社会对气候变化的适应能力,探索气候变化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联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我们今天所面临的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挑战"。

编译来源:ScitechDaily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