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乡村振兴,灵台苹果产业如何发力?

2021-5-1 33 5/1

灵台,素有“陇东粮仓”之称,是农业农村部划定的苹果最佳适生区,也是我省18个苹果优势产区重点县之一。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至本世纪初,灵台苹果产业却历经了“三起三落”,难成“正果”。

为了让苹果产业修成“正果”,灵台县积极转变传统乔化建园思维模式,2013年在全省率先引进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产业走出了后发赶超的发展之路。目前,灵台县苹果种植面积达22.67万亩,其中矮砧密植苹果近10万亩,并在2020年先后获得了两块国家级牌子。

经过多年的坚持、探索、创新再发展,如今,灵台苹果产量达到20万吨,实现产值10亿元,真正成为了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黄金果”,农民脱贫增收的“致富果”。那么,在巩固脱贫成果、助力乡村振兴上,灵台苹果产业将如何发力?

转型——从乔化到矮砧

立足于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自然优势,2006年,灵台县委、县政府在分析研判经济效益、市场前景等因素的基础上,再次把苹果确定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

2013年,灵台县决定在全省率先引进矮砧密植苹果及其栽培技术,明确“新模式、新品种、新技术、新机制”的发展思路,“老果区”才开始焕发新生机。

“矮砧密植苹果具有‘四省、两高、两早’的特点。具体来说,就是省水、省肥、省地、省力,产出高、品质高,挂果早、见效早。”灵台县果业服务中心副主任任军民说。

灵台县皇甫生态山地矮砧苹果示范园负责人卫元庆就是首批种植者。2013年,在政府的支持下,他在1000多亩土地上引入水源,拉通了滴灌,整地换土增肥,开启了“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实验,种植了10万棵果树,让灵台果农大开眼界。

功夫不负有心人,看到卫元庆高标准建设的矮砧密植苹果高效示范园崭新亮相,很多村民打起了算盘:传统的乔化苹果树,一亩地只能栽植54株,而矮砧苹果每亩可栽198株;亩产量从约2000公斤超过4000公斤,而且苹果周期短、见效快,还省水、省肥、省地、省力……

有了对比,就有了行动。“村民们看到新技术转型的前景,2014年开始渐渐采用矮砧密植栽培模式更新换代了。”

任军民说,“今后,灵台县将继续坚持发展乔化果园向矮砧密植转型,提升苹果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目前,灵台县苹果种植面积已达22.67万亩,其中矮化果园11.2万亩,矮砧密植果园3.65万亩,农民人均果园面积达到1亩以上。

破冰——育出“国家级示范”

产业要发展,必须得有技术体系的支撑,才能打破瓶颈,破冰前行。

“一个苹果产业,从无到有,由弱到强,技术是关键。”任军民说。为了让苹果产业快速发展,2014年,灵台县聘请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袁景军担任县聘果业技术顾问,常年驻县指导,后又聘请了11名国内知名苹果专家,组建了县里的苹果产业咨询团,为全县果产业发展‘问诊把脉’。

“此外,专家团队根据我县土壤特性,量身制定了《灵台县苹果标准化栽培技术规程》,实行完整的一套技术体系,使苹果产业质量技术标准得到全面提升,最大限度确保了果品商品率和优果率。”任军民说。

特别是去年10月份,在全国矮砧苹果标准化生产学术研讨会上,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霍学喜也对灵台苹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他说:“从发展矮砧苹果到制定矮砧苹果产业技术标准,灵台县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创新促进苹果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形成了一套可借鉴技术标准体系,实在难能可贵。”

2020年4月,灵台县被国家标准委命名为全国第二、甘肃省首家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12月,被国家果产业协会命名为全国现代矮砧苹果新技术集成示范县。

如今,在专家团队的支持下,灵台已是我省果品产业发展的后起之秀,也是推广新品种、应用新技术、催生新模式、探索新机制的“前沿阵地”。

“2020年,在独店镇冯家堡村已开建120亩的试验田,培育矮砧区、品种区等18区,继续转型升级,育出更好地‘国家级示范’,让产业在乡村振兴路上腾飞。”任军民说。

龙头——带动“品种+规模”

灵台矮砧密植苹果的快速发展,吸引了众多投资者的目光。钰圣有机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灵台县在2017年引进的龙头企业,位于灵台县独店镇林王村,投资建设了1300亩的矮砧密植苹果生产基地。

走进灵台钰圣苹果种植基地,一望无际的苹果园里,一排排矮砧苹果树整齐划一,枝头上冒出了嫩绿的叶子。20多名工人正在给果树涂药……

果园管理的精细化、标准化程度也令人惊讶。钰圣果园的负责人陈数斌指着果树介绍,“一个苹果从果树枝头到消费者面前,要经过15道工序,每棵果树浇水精确到斤,施肥精确到克。1300亩地四五天就可完成浇水施肥作业。”

除了大家熟知的红富士系列,钰圣果园还种植了自主研发培育的新品种。陈数斌说,“2020年,公司主打的‘瑞阳’‘瑞雪’两大新品种大获丰收,还没成熟,就被上海、深圳、长沙等地的果品公司已预订,每斤的地头批发价超过7.5元,比红富士高两三倍,也深受消费者与种植户青睐。”

正在认真给果树涂药的林王村村民张慧,几年前,成了钰圣公司的“新农人”。她说:“村里有很多像我一样的群众,在基地务工学到了技术,引种了新品种,发展起了苹果产业。”

如今,像钰圣公司这样超过千亩规模的苹果龙头企业,灵台县已有7家。今后,灵台县将在龙头企业的带动下,发展更多周边苹果种植大户、合作社加入到有规模有品种的苹果产业行列。

振兴——提升品牌“含金量”

“十三五”时期,灵台县已开拓出了一条全新的产业发展路子。果园面积的逐年增加,带动了全县商贸物流和涉果产业的蓬勃发展。2018年12月灵台苹果成功注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目前,灵台县注册成立的果品专业合作社有180个,果品储藏能力达到5.4万吨,建成果品贮藏保鲜库14座、果品包装等相关企业6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苹果产业链,实现了脱贫摘帽。

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那么,灵台该如何推动苹果产业成乡村振兴的产业支撑呢?任军民回答说:“走出去,上台阶!”

目前,灵台苹果已销往尼泊尔、越南、缅甸、印度尼西亚等多个国家和北京、深圳、上海等地区。“十四五”期间,灵台县不仅要立足国家矮砧苹果种植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还要全面推广矮砧栽植模式和新优特品种,做大做强做优骨干企业,延伸产业链条,让“灵台苹果”品牌走出去、上台阶。

“坚持把品牌作为‘硬通货’,提升品牌‘含金量’。”任军民说。灵台县将继续参加省内外各类果品展销活动,大力发展果品电子商务,开拓苹果线上销售新路径、新市场,以此提升灵台苹果的品牌知名度、影响力。

今年,灵台县已计划实施郑商所苹果“保险+期货”项目承保面积1万亩,选取该县北部塬区果产业发展相对较好的示范乡镇和龙头企业、大户作为主要参保对象。全力推动全县苹果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县乡村振兴提供强有力的产业支撑。

来源:甘肃农民报

出品:灵台县融媒体中心

原标题:《乡村振兴,灵台苹果产业如何发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