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滴滴大数据“杀熟”升级,你还敢用网约车吗?

2021-4-29 33 4/29

什么是大数据“杀熟”?“杀熟”是这两年网络上比较火的一个话题。所谓“杀熟”就是你所使用平台通过记录用户习惯和偏好,对不同用户显示不同价格,也许老用户的价格要比新用户要贵上很多。另外还有一种是自动给老用户升级服务但费用也同时增加,这就是依靠大数据“杀熟”。

相比很多人和笔者一样经常接到一些运营商的电话,号称是回馈老客户,给老客户首月送流量或者送会员,结果第二个月还要再花钱,一旦你同意了就要签协议,要不就是第二个月忘取消,导致话费突然暴涨,最终也只能是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扯得有点远了,说起大数据“杀熟”笔者第一次听到还是当年的携程机票事件。有网友称刚买完机票价格就降500块钱,后来此事被网络曝光后,携程由于舆论压力迫不得已出面解释为临时性价格调整,但该用户此后回应称同时期的机票价格并没有波动,出乎意料的是携程竟然称之为软件程序出现故障。

大数据“杀熟”并不只是出现在携程一个平台上,滴滴同样也被爆出来有“杀熟”现象。4月27日,有用户反映在前一天晚上和朋友同样是坐一辆车,同样路程结果却发现两个人的滴滴中价格相差有8元之多。

关于滴滴“杀熟”问题,复旦大学管理学院副教授孙金云带领团队在国内5个城市进行了800多次打车测试后发现,当用户选择一键呼叫“经济型+舒适型”两档时,与非iPhone手机用户相比,iPhone手机用户更容易被价格更高的舒适型网约车司机接单,比例为非iPhone手机用户的3倍。这也就意味着只要你的手机越贵,你就会更容易打到车,反之你的手机越便宜,越难打到车,可见滴滴已经从“杀熟”成功升级为“杀富”。

曾经的大数据“杀熟”套路已经与时俱进,从1.0版本的“熟客卖高价”已经变成通过平台对消费者个人信息全方位收集,经过算法智能分析,对所有用户基础数据分析,绘制个人用户数字模型图。用户使用不同设备、处于不同消费场景,不同消费价格区间和消费频率,标定个人价格敏感度,从而更智能推荐价格,这就是“杀熟”2.0版本。这种基于个人信息歧视性算法,是平台对算法功能的滥用,剥夺消费者公平交易权利。

由于平台算法的复杂性,分区域、分时段不同的计费规则,导致绝大多数用户基本上不会去专门关注这些价格歧视问题。面对算法“杀熟”,笔者认为我们普通人处于弱势群体,如果有条件可以多使用不同软件,避免算法收集个人信息。一般这种问题极为隐秘,很难发现,唯有企业接受监管和社会监督,遵守价格底线,保证用户知情权,与算法“杀熟”彻底划分界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