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经过N次教训,我终于逃出了平替的圈套

2021-3-31 89 3/31

近年来,随着电商平台和网络宣传的日益完善,消费市场逐渐扁平化,“知识和互联网平民化,让人们接受了太多不同纬度的信息,很多人在做决策前,“提前上网做功课”仿佛成了一道必备工序。但值得思考的是,明明功课做得越来越敷衍,草率,却越来越躲不开新的营销套路。要问各位这些年有没有吃过互联网营销的亏,想必肯定答案肯定占到大多数。

图注:实际购买“平替”的消费者评价

在用过真正得良心产品后 或许你可以顿悟,别总追求价格了,贵总有贵的道理。

野生平替,没有真香定律

2013年左右,与大型品牌的产品性能相似,价格非常低的产品被称为“平价”。在流量时代,经过市场营销的支持,“平替”变得受欢迎了。他们给原来不出名的商品贴上了大牌子改了名字。既没有正式盖章,也没有第三方严格可信的资格。

图注:从款式到功能,平替们最擅长的就是模仿

平替的说法是否真的能够成立,这其中也许要打个问号?

消费者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平价”,是因为想用更少的钱,获得与品牌相近的效果,享受更好的生活。

但平替的思路能平移到3C类行业吗?

冷静思考一下,3C行业由于它的特殊性,科创的研发直接关系到了品牌的声誉和产品的质量,所以一切前提都在产品功能和技术创新。

如果只是针对例如外观、使用体验的某一点进行宣传和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就会影响到产品的使用感。每个细节都是实打实的技术和成本投入,相对而言,3C品类的品牌溢价确实很小。

图注:所谓“3C产品”,是计算机类、通信类和消费类电子产品三者的统称,亦称“信息家电”

技术创新非朝夕之功。

品牌们很清楚制作技术不仅必须发明新技术,还必须形成良好的技术生态,包括适当的环境和发展模式、研究氛围、科技和资金资源积累等因素。毫无疑问,这是建立在长期高成本和人力投入的基础上的。

在低价的前提下,如果看到了与大品牌类似的产品外观或者技术,但又没有让人亮眼的部分,对于它创新的完整性就需要持一个怀疑态度。3C类的产品由于和数据息息相关,大部分的消费者也并不会对于产品数据进行过多的验证,市场上因为信息障碍而产生认知偏差的营销方式成为了宣传的重点。

平替,带来的不是真香,倒是真坑。

白菜价,可是头发好危险

作为3C行业的个护小家电产品的一员,吹风机的普及率极高。相较于剃须刀、美容仪等其他只能一部分人使用的个护产品,吹风机往往是全家人使用频次最高的产品。在这样巨大的市场上,“平价”的消费陷阱特别多。

飞利浦、戴森、松下……这些都是市场上知名度高的品牌。它们的平替也层出不穷,这点在网红产品戴森的身上尤为明显。

翻一翻平替种草话术,除了“效果不输戴森”、“高颜值”,类似“白菜价用坏了也不心疼”的暗示也频繁出现。

无论是几十、几百元的东西,坏了都不心疼。但是商店和博主没有告诉消费者。这会悄悄地损伤我们的头发。

现代的年轻人不仅钱不够,头发也不够。头发的天敌除了熬夜和频繁烫染外,还有高温损伤。高温持续的话,作为头发主要成分的皮毛质就会被破坏,皮毛质受损的话,就会“死”而无法再生,导致头发失去光泽。

而日常情况下,高温对头发的伤害多源于最常使用的吹风机和造型工具。

吹风机干发,主要看气流和热量两个核心因素。马达转速越强劲,气流越大,可以快速带走头发上的水分,就会减少对高温的依赖。

这个原理下,吹风机会对马达的设计要求很高,一味地只加大马达体积来增加气流会使吹风机的个头越来越大、越来越笨重。

很多传统的吹风机都受电机设计能力的限制。为了让吹风机尽可能轻巧一点,快速地吹干,只能提高温度。长时间使用这种类型的吹风机的话,最终会使得头发像干草一样。

然而60年来,几乎没人彻底改变过这个有缺陷的设计原理。

2016年戴森吹风机上市,业界认为它终于给吹风机行业带来了一次彻底革新。这台上市五年的吹风机,至今消费者的满意度仍然高达98%,到底其魔力何在?

首先,提一个热知识,戴森第九代数码马达是它从0到1做出来的绝杀技。

只有13片叶轮的马达如一枚硬币般大小,重49克,但每分钟转速高达11万转,每秒推进13升强劲气流。换句话说,戴森的马达做到了更小、更轻,与此同时,性能未折损,反倒还能产生更强的气流。

为了把马达功效发挥到最大,戴森还给它发明了个黄金搭档,叫Air Amplifier™气流倍增技术。觉得难懂的话,可以把它理解为最强助攻。

气流倍增技术废弃传统的风扇设计来避免切割气流,使气流更均匀。再通过圆圈设计加速气流,同时将周围的空气卷入。这样一来,相当于使气流集中,把力往一处使,使吹风机最终推出三倍的气流。然后精准喷出,快速吹干头发。

还有个因素——温度没讲。戴森吹风机的智能温控技术,每秒40次检测并调节风温,让出风口的温度保持恒定。一些品牌也有控温功能,它们可能会用数字标榜自己的每秒测温次数之多,但在数字背后,这些品牌没有说出的是,它们监控的只是发热丝的温度,而非直接接触头发的风温。

至此,它才敢说完成了彻底革新:吹风机干发不再只靠高温,而是强劲的稳定气流。

马达、气流和稳定的温度组成铁三角,缺哪个都不叫戴森。不论吹风机,还是同系列的美发造型器,革新后的产品都是这样的整体设计逻辑。

戴森吹风机的到来如同一股新兴势起的风,只是风潮之下,谦虚的追风者不多,倒是盲目模仿的平替多如牛毛。

图注:跟风而起的“平替”宣传口径

有些平替宣称自己拥有和戴森一样的马达转速。不用怀疑,它没懂戴森产品的协同工作逻辑。仅马达这一项达标,其他都不及格,怎么可能和正主考出一样的成绩呢。

况且,事实是就连戴森马达的水平,也几乎没平替能追上。它们声称的每分钟11万转,可能是实验中最好的一次数据,属于偶然的超长发挥。

很多吹风机使用久了,马达的叶轮会偏移,输出的气流越来越不稳定。这说明,实验数据和日常使用数据,完全不是一个测量维度。因此划重点,要看使用数据。

随着使用时间增加,几乎所有平替的马达会耗损,你再也没能体验到每分钟11万转的巅峰状态。而戴森用来控制马达转速的PCB板采用了航空级涂层,还设计了内部气道,利用自身气流来散热,保护马达不受损耗,增强它的使用寿命。

再讲一个类似的常见套路:把不同参数放在一起混淆比较。

举个栗子,不少平替称比戴森的风量多。但它没说,吹风机风量分推进风量、推出风量,考量标准不同,不一定风量大就好。

很多平替说的风量是推进风量,但推送风量大了反而会倒吸更多的灰尘和头发,伤了机子。更何况戴森推出风量是推进风量的三倍,推进风量多并不能影响最后的推出风量比较结果。大多数消费者对这些细节不知情,容易被这些伪装亮点带跑。

市场的平替和大牌的外观非常相似。这个时候,你应该有所防备。除了和戴森相似的外观外,他们承诺的核心功能和技术都是欠缺的。

没有被革新的马达还不够强的气流。温度依然很高,这不仅是传统的干发方法,也是你每天受到损伤的头发。

虽然是经过了很长时间的辛苦选择,但实际上哪个都不能代替。

每天十几分钟更好的体验,不值得么

对于吹风机这类个护小家电,我们热衷于找平替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它太不起眼了。

爱马仕的包虽有品牌溢价,但背出门那一刻变身女王的体验,瞬间让消费者觉得值了。相比起来,吹风机的战场好像除了吹发那十几分钟,就是被常年挂上浴室的墙,或者浴室的柜子。

吹风机的角色可大可小。平凡生活的质量,往往被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物件影响。男人和女人每天至少要用10分钟以上的时间吹头发。如果吹风机的品质不好的话,每天10分钟以上会损伤你的头发。一年、二年…算一下,损失了多少头发和体验?

为了做到快速干发和舒适的使用体验,为双手“减负”,据报道,在戴森吹风机面世前,戴森实验室测试了1600千米真人头发,同时还包含大量的市场调研。

在弄明白头发这件事后,戴森把马达做到最小,把它放在了机器的手柄位置以产生更多的气流,同时改变传统吹风机头重脚轻的弊端,使手握更轻松。

生产过程中,针对每个马达进行产品测试,一是保证马达轴心居中,不会偏移晃动而导致噪音。所谓的戴森独特设计就是这么来的。

所以说,戴森产品的外型包括内部硬件元素的设计安排,与技术自成一个系统。这么看,江湖上流传的那种不可替代的极致体验,其实没那么神秘,倒是水到渠成。

这种想法贯穿任何戴森的全部产品线,业内人士送外号“疯狂科学家”。其实,它可以加修饰语,也就是浪漫疯狂的科学家。即使在严格而严格的技术中,也不会忘记和直接体验相关的好设计结合在一起。

从平价的内容可以看出,在一定程度上反对消费者为了品牌精神和设计而支付。这个理念在应用于3C行业时是不成立的。这种功能设计和衍生心理作用实际上已经分不开了。

一步到位,或获得最佳解决方法,或失去一些产品体验。

这个领域有点残酷,但也好在实实在在。

经济有限的时候,可以在预算内寻找最合适的解决方案,但是遇到打着代替旗子的人,可以绕道而行。

毕竟,戴森没有平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