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砸入真金白银重投入 阿里“最先一公里”四大突出作用引关注

2021-3-22 32 3/22

从刀耕火种到铁犁牛耕,中国农业已走过数千年漫长历程,然而,短板依然存在。

农业农村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发布的《农产品产地流通及“最先一公里”建设调研报告》指出,我国农产品产地流通“最先一公里”基础设施严重滞后。

举个例子,我国的蔬菜产后损失率为20%~25%,远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损失率。农民辛苦种出的农产品没有问题,却坏在出村进城的路上,太可惜了。

为此,“十四五”规划明确提出,加快补齐“最先一公里”短板,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基地,提升田头市场仓储保鲜设施,同时健全县乡村三级物流配送体系。

这与阿里的做法不谋而合,近年来,阿里持续投入资金与技术,构建开放共享的“最先一公里”物流体系,不仅无数农民因此增收,农业农村部的《报告》也肯定了阿里“最先一公里”建设发挥的突出作用。

《报告》总结,阿里“最先一公里”首先是产销主体的“链接器”。

目前,阿里已在全国建成5大数字化产地仓,这样的“产地仓模式”加上菜鸟的“县域共配模式”,形成链接产销的物流系统,可帮助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经营主体融入农产品流通网络,主动对接消费者、经销商,提升农产品价值。

其次,阿里“最先一公里”是防灾促销的“稳定器”。

2020年寒潮前,西安和山东产地仓紧急采购了1600吨苹果,单这一个举动,就能救无数果农于水火之中。因为有了重金建成的产地仓,阿里可以让农产品“存得住”“卖得出”,所以,屡屡在防灾促销中立下奇功。

另外,阿里“最先一公里”是商品转化的“加速器”。

这一点,作为普通消费者也深有感触。产地仓和销地仓,再加上淘宝、天猫、盒马、大润发等线上线下零售渠道和数字化网络支撑,果品90秒变为商品, 48小时内从田间直抵餐桌,农产品转化为商品的速度大大加快,库存成本降低、新鲜程度增加,供需两端都喜闻乐见。

最后,阿里“最先一公里”还是创业就业的“孵化器”。

这几年,返乡创业就业的大学生和农民工越来越多,原因很简单,家门口就能赚钱,人们自然愿意回来了。陕西丝路创客公司和阿里在武功建设了一个菜鸟产地仓库,有200多人从事猕猴桃从毛果收购到商品出库的业务,其中很大一部分都是从外地回乡的本地人。

正如《报告》所指出,政企在“最先一公里”建设方面有很强的互补性,虽然行动路线不同,但目标是一致的,发展“最先一公里”建设,将是中国农业提升实力的关键一步。

2021年春种之时,农业农村领域利好消息不断,照此趋势发展下去,中国农业与欧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很快被抹平,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