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青未了|寓教于乐(二月二我们是认真的)

2021-3-14 34 3/14

作为一名班主任,作为一名有资历的班主任,我一直在想:怎样做才是真正的寓教于乐?我想无论怎样做都不重要,重要的是教育真的不是枯燥无味的,孩子们真的能够感受到上学的乐趣、读书的乐趣。
我带孩子们学习家乡的春节,大家千篇一律来说过年穿新衣、放鞭炮、守岁,有的直接把老舍的《北京的春节》拿来即用,几乎不做修改,是他们懒惰吗?并不是,是他们的的确确不知道家乡的春节有什么“过人”之处,果真是没有吗?也绝对不是,是他们没有留心罢了。我说“利是”,来自南方的一个女孩子马上很幸福的样子,因为“利是”正是他们那里的习俗,我若不引导,恐怕她都不知道这便叫习俗。我说烙煎饼,鲁东南的孩子们马上响应,春节要备一人多高的煎饼恰是鲁东南的人们习惯去做的。我一点点地把我所知道的都挥发出来,以引起这些来自天南海北的孩子们的共鸣。课后练习册上有一道题是分享一道美食,大家又沉默了,他们只知道享用,却不知道美食的制作过程,这就是温室的不良效应,大包大揽的结果是剥夺了孩子们探知世界的机会与可能。

全班都沉默,是我最苦恼的事情,每当这个时候,自己是无比颓败的,老师应该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可我的孩子们这么短见,还谈何铸造他们的灵魂!我的大脑飞速旋转,我得找一道恰当的美食,让其五彩缤纷融进这尴尬的静默里。刹那,我想起了炒糖花生,那是母亲教我的一门手艺。

我的母亲是个热爱生活的人,每年的节日无论是哪一个,她都会让我们感知得到、触摸得到,春节、中秋这样的大节日自不必说,每一个小节日母亲都郑重安排。元宵节她会提前买好糯米,然后泡上一夜,第二天碾碎,用筛子筛出糯米粉来,到元宵节那天她会用热水和糯米面,然后再分成一个个的小剂子,团出一个窝窝,里面放上红糖,封好口,两个手掌给圆成个团,汤圆就做成了,每年的元宵节我总能在别的孩子艳羡的目光里吃到糯糯的汤圆。清明节时,母亲会熬夜给我们兄妹几个编好红红绿绿的鸡蛋网,到了清明节那天,母亲会一大早就起床煮上一锅鸡蛋、鸭蛋和鹅蛋,把提早买好的染料拿出来,给这一锅蛋蛋们画上各种图案,母亲应该是一个杰出的画家,只可惜生在了一个重男轻女的家庭,我们用鸡蛋网装着这些漂亮的鸡蛋、鸭蛋和鹅蛋,和小伙伴们到麦地里滚蛋,说是去滚蛋,实际是我们和蛋一起打滚,麦苗被我们滚得东倒西歪,我猜想,它们那时也并不恼怒,因为是我们散去了它们的寂寞。端午节,母亲会到镇子外一处遥远的林场,摘得许多叶子,我们称它“菠萝叶”,并不是我们现在吃的菠萝,大如手掌,用来做粽子叶倒很合适。买糯米、浸泡、备枣、包粽子、蒸粽子,每次都要蒸好几锅,因为左邻右舍需要去送的人家太多,一两锅是绝对不够用的。父亲的学生自然也能享用到,这其中必有一锅是给他们的。还有一个让我记得很清晰的节日,便是六月六,母亲要置办各种水果点心去敬山神,我们特别感激山神,因为它让我们跟着沾了光,饱了口福。我的一木和一元能够享受到这些节日的快乐,其实完全是母亲造福了他们。

炒糖花生,是二月二要做的事情。母亲那时是炒糖豆的,后来发现花生更香,并且又好咬,于是就渐渐让花生代替了黄豆。母亲那时做的每一个细节我都记得清清楚楚,所以我才能完完整整地就像讲故事一样与我的孩子们分享这道美食:先炒花生米,炒熟后搓去皮,熬糖,这是技术活,不停地用铲子搅拌,等到糖熬得有粘稠感,用铲子铲起来会有拔丝的样子,或者弄几滴糖水冷却后晶莹剔透了,那就说明糖熬的正是火候。把去皮的花生米放进熬好的糖里,迅速搅拌,将糖均匀地裹住花生米,就可以盛到盘子里,等七八分热时,用铲子将它们分开,分成一个个小块,这样容易吃,否则块头太大,难以下口。我一一和孩子们讲,孩子们听得特别认真,我趁机鼓动他们,周末做一做试一试吧?周末恰是二月二,真是绝佳的机会,有好多孩子举手跃跃欲试。

今天,我在班级群里又一次提醒,有兴趣有余力的孩子们可以尝试做糖花生啊,而我一定要身先士卒的,提前熬糖、炒花生、去皮,我把我的制作的照片发到群里去,有一些孩子就按捺不住了,他们也跟随着我做了起来,看着他们认真的样子,我特别宽慰,这就是乐趣,我想孩子们再回答那道问题时肯定有许许多多的话要说。沈从文的《腊八粥》曾经带给了多少孩子对腊八蒜的认知与向往,而我们的糖花生也一定是孩子们内心心中最美好的驻留。

看着群相册一点点丰盈,我的心也一点点清爽,周一的早上好生让人期盼,有个孩子这样对我说,是啊,好生让人期盼,期盼孩子们把自己的果实拿到学校来分享,更期盼孩子们因为这份采撷而快乐了自己的学习生活。寓教于乐应该就是这样子的吧,我与他们,一并在快乐着!

【作者】尹淑珍,笔名贯贯,济南市作家协会会员,济南市槐荫区实验学校,在《文艺报》《宁夏文艺评论》《语文世界》《济南时报》《济南教育》《济南日报》《日照日报》《都市女报》《当代小说》等发表过文学评论、散文、纪实、诗歌等,所写童谣被录入《济南市优秀童谣作品集》,《家乡》杂志特约作者,济南报业“小蜗牛公益读书”领读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