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降噪无敌,体验垃圾,索尼1000XM4体验分享

2021-3-13 40 3/13

头戴式降噪耳机一直是一个比较小众的品类,一方面是因为它高昂的售价,另一方面是因为它的使用场景有限。在我的印象里,能用得上头戴式降噪耳机的地方,除了通勤时嘈杂的地铁,飞机以及大学寝室,就剩下冬天用来保暖了。

而且,在AirPods Pro推出以后,凭借其小巧的身材和强大的降噪也夺去了头戴式降噪耳机的不少市场份额,毕竟,没有几个人愿意带这么大的一个耳机收纳盒出街吧!(不会吧,不会吧,不会真的有人愿意吧)

在过去的半年多里,我的主力耳机是AirPods Pro,它凭借出色的降噪和优秀的体验成为了我最喜欢的电子产品之一。而在过去的一周里,我的主力耳机是索尼1000XM4(下文简称XM4)。当然,如果你要问我为什么买XM4而不买性价比更高的XM3,我想说,本着电子产品“买新不买旧,除非小米6”的原则,我果断入手新款。

好了,开个玩笑。因为最近XM4已经降到2000元以下,相比1000多的XM3,XM4在功能上的更新还是值得这几百元的差价的。好了,废话不多说,接下来正文开始。

初次见面,XM4并没有留给我一个好印象。因为在刚收到耳机的时候,我发现耳机只剩下百分之50的电量,作为电量恐惧症患者,我果断把它插上了充电器,打算充满电再带到图书馆用。但是,当我到了图书馆开机才发现,它还是百分之50的电。

那我中午3个多小时的电不是白充了。上网一搜我才发现,原来XM3就有用户反应过充不进电的情况,也有人说是可能是充电器功率太大,最大电流不能超过3A,插到电脑上充就好了。我寻思可能是我用小米120W的充电器功率不匹配,然后我就把它插到了我的电脑上。结果,一个小时以后,它的电量还是百分之50。

我还能说什么。然后,我翻出了我压箱底的苹果20W的充电头插上去。哎,它就充进去了。

不愧是科技圈的两大信仰,连充电都是这么般配。

一开始,我天真地以为这只是索尼给我开了一个玩笑,毕竟索尼就是做音乐产品起家的,他们的耳机总不会像手机一样那么垃圾吧。但是,通过我几天的体验下来,我想说,这的确是一款非常符合索尼气质的产品。什么意思呢?简单概括就是:用心做硬件,用脚做软件。

首先,不得不承认,XM4的降噪非常优秀,就是那种一耳朵就能听出来的优秀。当我打开降噪模式以后,可以明显地感觉到周围突然安静下来,尽管降噪耳机并不能很好地过滤高频噪音(即人声),但是XM4给我的感觉就是周围说话的声音一下子变远了,不得不说,索尼的降噪还是有两把刷子的。到这里,我对这款耳机的好印象就戛然而止了。接下来,开始吐槽。

首先是这个耳机的外观。虽然这是一个很主观的评价,但是,索尼,这都第几代了,换个外观吧,科技以换壳为本,你这是连壳儿都懒得换了吗。都第4代了,外观基本没有大的变化,别人都不知道我换了新款。而且现在这个外观就像乔布斯以前对索尼设计的评价,有科技感,但是没品味。(个人比较中意Bose 700的设计)

其次就是外壳材质。尽管现在用的类肤质涂层触感很舒服,但是这种材质非常容易沾染指纹。灰色的还好,如果是黑色,像我这种强迫症就要天天擦了。

终于来到重头戏软件部分了。

首先我要吐槽一下索尼Headphones这款软件的UI设计,虽然看起来很有索尼的风格(其实就是简陋),但是无论是软件的配色还是文字的排版,又或者是字体的选择,处处都透露着一股安卓4.0的气息。

菜单也十分繁琐,各种选项重复出现,二级菜单一堆乱七八糟的设置,我都不知道我是来用耳机还是来数汉字。

然后就是软件功能。我觉得,作为降噪耳机,有AirPods Pro上的那些功能就足够了。比如降噪只需要有三档:开,关和环境声,而且要把选择权交到用户手上。如果我要降噪,请给我开到最大,如果我需要环境声,就尽可能地把周围环境的声音收录进来。但是,索尼的逻辑是什么呢?在降噪还是环境声的选择上,索尼先在左耳上放了一个按键,功能就和AirPods
Pro长按手柄一样,调节耳机模式。但是,索尼怕用户这样不方便,于是就做了一个按耳说话,又在耳机内放了一个传感器,摘下耳机自动暂停。哪怕到这一步也还好,但是接下来的操作就是迷惑行为大赏了。

索尼怕用户觉得这样不智能,于是加了一个智能免摘,会自动感应周围的情况,如果你在说话,耳机就会自动切换到环境声,如果检测到你不活动,就开启降噪。听着很高科技对吧。但是,在切换成环境声后恢复降噪至少需要15秒。

同时索尼还把环境声分成20个等级,多此一举。而且,就算我把环境声的等级开到最大,外界的声音听起来仍然有些发闷,人声也会失真。

这一代宣传可以同时连接两个设备的功能,听起来很好,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问题很多。首先是延迟,两个设备之间的切换至少要4秒以上,而且需要把正在播放的设备暂停。

同时也不能使用索尼独家的LDAC协议,你只能选择AAC或者SBC,音质大打折扣。

然而如果你不想同时连接两个设备,想要手动切换的话,必须要把连接的设备断开,然后才能连另一个。

整个体验下来,我的感觉就是,虽然索尼有很多很厉害的技术,但是他并不考虑哪些技术是用户需要的,哪些是用户不需要的。他只是一股脑地把这些技术都堆在产品上,至于好不好用,用不用的着,那就是用户自己的事情了。总的来说,我对这款耳机还是比较失望的,当然,上文提到的这些问题也不仅仅是存在于索尼的耳机,这就是索尼的一贯风格,索粉们也不要骂我,毕竟我没有信仰加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