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聚焦智能汽车的软件、网络及隐私安全 同时别让OTA变成打“补丁”

2021-3-13 32 3/13

出品 | 搜狐汽车·E电园

作者 | 周航

编辑 | 彭钊

[搜狐汽车·E电园] 产品质量问题平常只与使用者有关,只有到每年的315才会被广泛关注,这样的模式早已相沿成习,而在习惯之外,汽车产品每年暴露的质量问题也在与时俱进……

在我们梳理过往几年的汽车质量问题时发现,涉及产品的安全案例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车身、底盘、动力系统等方面,支撑更多功能而更为复杂的电子系统,乃至互联网时代所有移动终端面临的隐私泄漏问题,呈现出了“星火”将要“燎原”之势。

参照墨菲定律偶然中的必然性理论,尚未全面爆发的软件与隐私安全问题,未来绝对是汽车智能化的前路上的一座大山。其重要性与影响有多大?本文咱们就来聊聊这个话题。

[·往往不出问题 出了就是大问题·]

从PC时代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电子系统的绝大部分问题都能靠重启来解决,换到如今的汽车,信息、娱乐系统这办法同样适用,但关系到最核心的行驶可就没有这么高的容错率,给系统留时间用重启这个方式来纠错了。

所以,汽车电子系统往往不出问题,出了就是大问题。这其中大家最熟悉的案例非特斯拉莫属,顶着市面上最好智能电动汽车的光环,却频发车辆失控事件,冲入人群聚集的公家站甚至加油站的事件,单是2020年报道出来的就有10多起。

除了众所周知的特斯拉,笔者早先就遇到过“惊魂”一幕,好在是没有酿成悲剧:Jeep大切诺基重回国内那年、在年久失修的国道上,当3.6L顶配车型仪表盘在10几秒内相继提示发动机、变速箱以及空气悬挂出现异常时,是真的慌,好在是刹车没出问题,让笔者能靠边停车打电话寻求帮助。

而类似的软件问题,本身又都是不可逆的,包括ESP等主动安全,传统的油门、转向,新能源车的充放电,乃至驾驶辅助系统的控制等等,电信号传输与控制早就深入到车辆的各个部分。超低容错率的车规级标准,伴随电子系统支持的功能越来越多,也无可避免迎来了新的挑战。

[·问题来源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变·]

此前涉及的电子系统问题以及召回,大多数都是出在电子元器件等硬件上,单个ECU或控制模块存在缺陷,如碰撞后气囊不弹出等。而近两年,软件的问题也开始逐渐显露,如特斯拉失控、蔚来黑屏等事件,本身的硬件并没有失职,前者的问题出在了系统判断上,后者则源于操作系统本身。

问题来源从硬件到软件的转变,应运而生了软硬件解耦的概念。其表面作用,是像最新游戏需要更高硬件配置支持一样,降低软件不断迭代对于硬件的依赖;深层里,乃是弱化相互依存关系,降低爆发隐患概率的办法。

[·“梦回”PC时代的网络安全·]

除了汽车电子系统本身的软件,移动互联网时代赋予了汽车4G、5G网络,也带来了网络安全问题。低容错率汽车电子系统不容有失,虽然现阶段没有像电影里那样远程接管车辆的情景,但不代表没有因网络信息传输而影响到车载系统正常工作的情况。

曾几何时,电脑病毒养活了多家杀毒软件公司,如今自然不会在车上安装杀毒软件了,但防火墙必不可少。从车企现阶段的研发成果来看,驾驶等在金字塔“塔尖”上、高权限的软件权限几乎是封闭的,而在其它逐步开放的各层网关权限中,层层递进的防护正是研发的主要课题之一。

[·遍及全社会的隐私安全·]

符合移动互联网形态的智能终端,在经历了数以亿计智能手机验证过后,形成了车机系统手机化的趋势。每款手机APP涉及的手机号、定位、摄像头等权限涉及的个人信息,对外毫无保护的泄漏,进而变成一门生意的问题,也随之出现在了汽车的电子系统中。

伴随车机系统的发展,其涉及的隐私安全问题相比手机有过之而无不及。两种终端相同的方面,包含了手机号等个人信息,一些车型防止驾驶疲劳的人脸识别,以及车载语音系统的语音识别。

不同之处涉及了以下三点:

第一,车载语音系统控制的车载功能,未来必定比手机有着更多、更复杂场景,这需要更好的理解乘客的语义,如今一些车型就已开始引入了声纹识别技术。它比单纯的语音识别AI能量更强,多了发出语音指令时情感、音品(音色)的判别,而该技术此前是应用在公安系统中的。这是更高维度的隐私泄漏,通过大量声纹就能把完全没接触过的人性格分析出来,并非无稽之谈。

第二,前日一句“我们的脸都被扫烂了”也引起了笔者的警惕,手机摄像头至少还有权限开发那个一说,而车内的摄像头几乎是实时启动的,也就是说,车内乘客的一举一动都是在监控之下的。一直有双眼睛在看着你,而你却不知道摄像头背后究竟是谁,听起来很像恐怖片的桥段。

第三,车外摄像头只要车辆启动就会工作,特斯拉的哨兵系统甚至是驻车时也会工作,如果只是单纯收集车辆周围的交通环境信息,车企用于优化驾驶辅助系统倒还好。而全面收集车外所有“能看到”的信息,用于其它目的可就不好说了,这么一看,国内所有军事、保密地区不允许特斯拉进入的说法,似乎并不是空穴来风。

[·我们呼吁:别让OTA升级变成打“补丁”·]

如文中所言,以上的软件、网络及隐私安全都是需要根源上解决的技术壁垒,车企、供应们还有着很长路要走,而就现阶段来说,另一个问题更值得大家去关注,即伴随智能汽车而来的OTA远程升级,从不断变好的初衷,被曲解为了改正错误。这方面在特斯拉Model
3最出名的2018年6月份OTA升级中,100km/h-0刹车距离缩短了6米,自然是说明了特斯拉电子架构与系统潜力的优势,却也无法掩盖刹车系统这个关键缺陷的事实。

去年11月份,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就出台了相关政策,明确表示:车辆电子系统上升到需要召回的问题,不能通过OTA来解决,一律要按照召回流程进行。

综上所述,电子系统相关的小问题,OTA是一个方便、可取的手段,而大的缺陷要对车主负责,不能以此来掩盖。所以我们在此呼吁:别让OTA升级变成打“补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