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从造车新势力三巨头业绩评估发展潜力:升维竞争开始

2021-3-12 28 3/12

我觉得可以把小鹏、蔚来和理想三家美股上市的车企放在一起比较,从销量、营收和研发投入等维度综合来衡量,当然最重要的是这三家企业的战略选择和后面持续发展的潜力评估。

(一)2020年全年及2021年前两个月业绩对比

蔚来、理想和小鹏三家车企在2020年的交付量分别为43728台、32624台和27041台,对应的全年营收为162.58亿元、94.6亿元和58.443亿元,对应的平均单车营收分别为37.17万元、29万元和21.61万元。回顾2020年下半年,在上半年整体需求被疫情所压制以后,7月份开始,这三家新造车企业随着特斯拉的节奏也把销量拉起来了,同时三家都建立起一个订单池,并且在年底加速交付和提高了产能。今年2月份由于春节假期因素销量逐步下调,但是2021年私人需求的高涨,因此2021年整个的销量是值得期待的。

图1 “三巨头”2020年全年交付量和2021年前两个月的销量

(二)研发投入和方向的差异性

随着传统车企、特别是围绕欧洲市场的车企都大力度转向纯电动,国内造车新势力需要非常细致的沿着特斯拉的技术和产品迭代发展路线走。2020年股市的高涨给三家提供了不少的支持,加上与银行的战略合作,从财报里面我们看到这三家都积累了不少的现金储备——蔚来、理想和小鹏分别有424.5亿、298.7亿和353.42亿。

如何把这些钱花出去形成护城河及下一步的壁垒很重要,从三家研发资金投入,和在资金的投入方向发现,各家的侧重点存有差异:

1)蔚来的标签是豪华和服务:在销售行政方面的资金投入较大(2020年研发费用为24.88亿,销售、行政及一般开支为39.32亿),注重蔚来品牌的豪华格局和客户的服务体验。所以蔚来2020年其实削减了研发费用,同比下降43.8%。当然这也和之前的车型开发节奏有关系。蔚来从第一阶段招兵买马,研发费用一路拉高到44亿,随后进入组织优化、管理优化,然后供应链继续降本阶段。

2)小鹏的标签是科技感:在一定的销量下,小鹏的主要投资方向是自动驾驶等汽车智能化方向,这点真的是全面对标特斯拉的,而且从研发费用来看,投入相对比较大。这一点上,我们结合小鹏的战略规划来看还是非常有价值的,一方面在智能化战略上,由于创始人的价值观,使得小鹏很早在自动驾驶方面的具备全栈软件自研、硬件上尝试激光雷达、自建超充网络等,都是有战略价值的。

3)理想的标签是产品的精确定位:在制造基地的建设和车型的研发投入方面有比较均衡的分配,从2021年开始可以看到理想的节奏在变化。

图2 2018-2020年三家新势力的主要研发费用

在小鹏的报告里面,有一条是值得我们注意的,在去年第四季度已交付的P7中,有95%支持XPILOT 2.5 或 XPILOT 3.0,实际上我们之前的文章已经分析,智行版本(没有应用XP2.5或XP3.0)占非常低的比例。

图3 2020年1月份交付的小鹏P7各个版本的分布

在研发投入中,很重要的就是这几家车企对于自动驾驶和智能座舱两大核心系统的开发工作,这是很花钱很费力气的做法。

小鹏 P7中,由小鹏的开发团队对硬件和软件进行垂直化整合,主导与供应商的开发工作,这与车企之前依靠外部Tier 1来提供比较完整的软硬件方案,而更多充当供应商管理和发布管理的工作,在理念和潜力上都有着很大的差异。虽然开头很困难,但是一旦能够累积一个完整的开发过程和团队,使软件产品在更快的闭环之中,可以对市场的需求提出更快的响应,从而在迭代速度上超出竞争对手。

特别是自动驾驶部分软件,包括定位与高精地图、识别算法与传感器融合、行为规划及车辆动作控制,这些都是依托于大量的前期开发,开放给消费者Beta版本以后再进行迭代。从目前来看,小鹏的对智能化高投入的战略成效已经初显,特别是NGP等产品受到用户极大认可,这一点很不容易。

从车型规划来看,其实小鹏是直接和特斯拉对着来的,蔚来和理想则围绕中大型SUV和较高的产品定价,在2020年绕开了Model
3加速拓展。而2021年,补充新产品的小鹏,在小一号的轿车方面可以增加不少的潜力。从磷酸铁锂电池的导入来看,就是为了提升XP2.5和XP3.0的车型渗透,把带智能驾驶车型的起价拉低。这里XP系列的迭代很有意思,按照小鹏电话会议的说法,后续在第三款车型上XP2.5就成为历史了,变成XP3.0和XP3.5(城市NGP)的产品,之前继续往XP4.0进行迭代了。

值得一提的是,未来在中国汽车行业竞争最激、最有战斗价值的还是在纯电动汽车领域。小鹏和蔚来,两家在快充和换电领域分别做了一些储备,2020年小鹏汽车在布局超级充电方面的步伐也非常快,2020年底小鹏超充运营159座,覆盖54个城市。蔚来则是拥有405座综合充电站(包含目的地充电的小直流)和182座快换站。从目前的实际体验来看,给消费者一定的快充免费额度,一方面提升了消费者的快充体验,另一方面也支撑在缺乏家用充电设施的老城区开拓客户群体。

图4 快充的策略随着特斯拉的持续推广,能否跟上步伐对于下一步的客户开拓意义重大

小结:总体来看,三家美股上市的新造车势力,目前处在一个手握大笔资金,积累了不少的订单池的上升通道,一方面在加大研发投入,一方面在增加产能和优化供应链。电动汽车随着全球传统车企纷纷转型和投入更大资源,竞争才刚刚开始,这是一个基础的平台。而围绕消费者使用体验的充电基础设施,以及智能领域,谁能更快更好的布局是持续竞争的关键。

图|网络及相关截图

作者简介:朱玉龙,资深电动汽车三电系统和汽车电子工程师,著有《汽车电子硬件设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