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车用芯片缺货潮!业绩贡献占全球仅4%的台积电,烫手山芋何解?

2021-3-11 39 3/11

2020年全球车用半导体的总产值为374亿美元,台积电所贡献的营收仅占全球车用半导体4.07%,为何各国大厂仍来登门向台积电争取产能?

台积电的晶圆产能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或许连他们自己都没想到,自家营收占比经常「低于4%」的车用电子业务,竟会成为各大先进国家口中的「国安危机」。

1月底,德国经济部长阿特麦尔(Peter Altmaier)向台积电求援,希望为处境艰难的汽车产业提高晶片供给量。短时间内,欧、美、日等国政府官员接连使出了「苦肉计」,盼晶圆代工产业帮帮忙,让台积电成了千夫所指。

实际检视台积电2020年季营收占比,车用电子每季占比皆不超过4%, 再比对研究机构Gartner报告,2020年全球车用半导体的总产值为374亿美元,换算下来台积电所贡献的营收仅占全球车用半导体4.07%。

车用半导体缺货,难道真的非台积电不可?

原因一:车用半导体客户自己吃不下,找台积电救命

事实上,台积电等代工业者去年曾提醒车用半导体客户,由于消费电子、高效能运算产品需求大,若车用电子因疫情短期砍单,这些产能可能就被拿走、一去不返。

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2月发布报告指出,车用半导体晶片多由IDM(垂直整合制造)厂自己研发、生产,外包的比重约为2~3成,主要是生产MCU(微控制器)、雷达传感器以及车用资讯娱乐系统等产品。但当汽车市场逐步复苏,原先砍掉的外包订单「回不来」,加上业者自己产能也只有恢复8成的情况下,仰赖晶圆代工就成了救命选项。

微驱科技总经理吴金荣表示,从台积电财报细节能看出车用半导体的订单变化,如去年第二、三季时,车用电子营收季减都在双位数,直到第四季随着电动车、自驾系统的需求浮现,台积电车用电子的营收才出现正成长、季增27%。

台积电曾在年初的法说会上,对于车用晶片缺货一事将以提升效率、优化生产流程的方式解决。简永昌摄影

原因二:台积电拥有先进制程关键,满足未来自驾需求

手握独步市场的7纳米、5纳米等先进制程,也是台积电成为事件主角的因素。

以目前常听见的MCU(微控制器)来看,主要是扮演车用电子系统运作的要角,如车联网、底盘控制等,依不同电子系统的需求不同可分为8、16及32甚至是64位元,其中32位元为当前主流应用,吴金荣也点出32、64位元的MCU多会以12吋晶圆厂投片为主。

另外,在自驾系统普及的同时,带动的正是高效能运算(HPC)的需求,如以NVIDIA(辉达)为主的AI应用,而目前也只有台积电、三星能满足;此外,台积电也揭露能提供符合ADAS(先进驾驶辅助系统)需求的先进CMOS(影像感测器)技术、用于5G的射频技术,以及满足光达(LiDAR)感测器的车用CIS技术等。

原因三:掌握12吋晶圆产能、良率品质

手握车用市场向前迈进不可或缺的先进制程技术外,拓墣产业研究院资深分析师姚嘉洋认为,台积电之所以在车用半导体领域重要,还因为它掌握了12吋晶圆的产能。

晶圆代工二哥联电目前拥有4座12吋晶圆厂(台湾、日本、新加坡与中国各一座),但台积电有5座超大12吋晶圆厂,分别为台湾4座、南京1座, 12吋产能上略胜一筹。

以汽车零组件里常见的MCU、CIS(影像感测器)来看,正是仰赖12吋晶圆代工生产,其中又以28纳米、45纳米以及65纳米制程需求量最大,而台积电向来在「良率」表现上相当稳定,IC设计业者就曾透露,不只是换晶圆代工厂、就连同一家晶圆代工厂不同的生产线都可能影响良率,IC设计业者为了维持良好的交货品质,即便台积电价格更高,他们也愿意在此下单。

台积电之所以成为各国争抢车用产能的目标,主要是因为目前车用的MCU、CIS等产品多以12吋晶圆代工,且伴随自驾系统普及将对先进制程需求大幅提升。台积电提供

车用电子杀出来,晶圆代工如何解产能吃紧难题?

不得不找台积电,也需要台积电,让车用半导体业者伤透脑筋,只好选择隔空喊话「紧急插队」,这对于晶圆代工产业会带来哪些变化?

IC设计业者与晶圆代工的下单流程复杂,不只是需要提前跟晶圆厂沟通月产量需求,晶圆代工也会针对客户的未来发展性、产品利润等评估产能规划。Gustavo Fring via Pexels

事实上,无论一般IC晶片、车用半导体晶片,都需要晶圆代工的产能协助生产,而晶圆代工业者则需要仰赖「更稳定、大量」的IC设计订单来维持其产能利用率,甚至是透过扩增产能来增加其营运收入。

根据《数位时代》的了解,IC设计业者与晶圆代工的下单流程,经常没有明文的白纸黑字合约,但会在前一年就先沟通好下个年度所需的月产能量,让晶圆代工业者能有所准备。业内人士指出,晶圆代工厂的产能分配是一直在滚动的,但要想修正至少一季前是比较合理的商业行为,但由于产品属性、客户重要性等不确定因素,仍会有个案处理的状况。

以向来重视客户关系的台积电为例,看的不只是眼前IC设计业者能下的订单,更会评估该公司在未来数年的发展给予产能或技术等支援,换取和业者一起成长的双赢局面。

「现在车用电子要回头跟人家要产能真的很困难。」旺宏电子总经理卢志远日前如此评论车用半导体缺货危机。

在这种情况下,台积电会如何生出产能协助车用半导体业者?

一般来说,下单流程中存有「未签订合约」、「滚动修正产量」的灰色地带,因此在今年车用半导体登门拜托产能的情况下,晶圆代工的业务就能基于整体IC设计业者所下单产品的利润、库存水位及客户表现等各种条劲进行评估并协调,「可能选择将部分业者订单延后交货并给予金额上的补偿。」

目前晶圆代工针对车用晶片缺货一事,主要利用「超急单」、「去瓶颈化」以及「制程优化」等三个方向来解决。shutterstock

一位不具名的业内人士表示,滚动修正产量确实可能会生出多余的产能,成了各IC设计业者「急单」的救星,但伴随而来的需要重新讨论报价。

另一方面,除了减少岁修时间、避免机台停止过久来争取产能外,代工业者也会以「超急单(Super Hot Run)」、「去瓶颈化」以及「制程优化」等方式来解决车用半导体缺货的状况。

打个比方,超急单就像是「直达车」,过去如果需要45天完成的生产作业,透过超急单可能30天就能完成,缩短逾3成的时间。

至于去瓶颈化,则是要重新检视生产环节,举例若其中有个制造的环节表现比较弱,虽不影响生产、但会造成其他步骤的负担而降低产能,这个环节就称之为「瓶颈」 。

而制程优化的方式则相对复杂,除了从制造端下手减少程序的步骤外,还要与IC设计业者沟通、重新设计新的制造流程。这种沟通时间较长,但同样能在减少制作程序上增加产能。

外界预估,综合目前供需失衡的状况,晶圆代工产能吃紧可能到2022年都无法缓解,车用半导体业者学到重要的一课,除了不要轻易砍台积电订单,也回过头思考提升自己的产能利用率,如瑞萨(Renesas)开始规画将外包产能移回、掌握话语权。

从台积电即刻救援事件学到的教训,已让这些车用半导体强者留下深刻记忆。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