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野草愣说成是小麦!用识图软件辨认可食用野菜,忒不靠谱

2021-3-11 43 3/11

天气暖了,到户外活动的人越来越多。常爱外出遛弯儿的刘先生在手机里下了一款植物识别软件,跃跃欲试准备过几天去挖野菜。“不认识野菜的种类不打紧,下载了这款植物识别软件,很快就能分辨出哪种野菜能采摘。”不过,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建议,只靠软件来识别野菜是否能吃,这样的办法并不靠谱。

“春天到了,再过几天野外的草就绿了,到时候去公园或郊外踏青,顺便还能挖些野菜尝尝鲜。”因为生活在城市里,刘先生认识的野菜并不多。于是他在朋友的介绍下,下载了一款可以识别植物的软件。只要用手机对着植物拍张照片,这款软件只用三五秒钟便能快速识别出植物的名称。刘先生很期待,觉得有了这款软件,寻找可以食用的野菜就可以事半功倍了。

实际情况果真如此吗?前几天一名网友去挖野菜,也是通过植物识别软件,装了满满一塑料袋拎回家。不过有懂行的邻居经过仔细辨认,发现这些挖来的野菜中,只有一少半是可以食用的野菜。

在太阳宫附近的坝河岸边,枯黄的地面上已经缀上了点点的新绿。记者使用一款植物识别软件,对刚刚冒出地面的小草进行了拍照识别。3秒后,软件显示画面中的小草为“小麦”。

当记者使用该软件对另一片类似的草地进行图片识别的时候,则显示图中的植物为狗牙根。

除了户外的植物,记者使用软件对购买的水发杜鹃花进行了识别,在花苞还未展开时,通过识别枝叶,软件显示该植物为牡丹;等到枝上的花苞完全绽放后,软件才识别出这是杜鹃花。

“即使一些植物的特征很明显,但在某些特定条件下,这些识别软件也不可能做到100%的正确识别率,它只能告诉你有多大概率可能是某种植物。”科普作家、中科院植物学博士史军说,这些植物识别软件在使用时,如果缺乏花果等这些必要的信息时,很可能会出现误判,如果仅仅依靠这种软件来识别可食用野菜的话,风险还是蛮大的。“更何况,这种擅自挖野菜的行为,对土壤和植物都会造成较大的破坏,本身也是不可取的。”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记者 李环宇

编辑:王琼

流程编辑:郭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