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企业核心竞争力是人才么?任正非一句话,让6位人大教授面红耳赤

2021-3-4 31 3/4

“无规矩,不成方圆”,为什么企业家看起来很悠闲,不断穿梭在论坛和晚宴中,就是他们早早地为自己的公司立好了规矩。

规则是社会的“总管家”,正因为有规矩的存在,人们工作生活的社会才能够有条不紊的运行。

1987年成立的华为,创业之初只是一家普通的电子元器件外贸商,为何如今却成了国际上首屈一指的通信制造商?就是因为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早早地为华为订立了“家规”。

一、员工不知居安思危,任正非首提《华为基本法》

1995年,此时的华为已经度过了初创期的迷茫,业务快速发展,当年销售额突破15亿,与巨龙、大唐、中兴等国内老牌通信设备制造商并称“巨大中华”。

华为取得巨大成就,华为员工也是欢欣鼓舞,但任正非这时候却开始焦虑了。

业务增长了,利润多了,员工也多了,公司内部开始逐渐出现占山头、抢功劳、消极怠工、论资排辈等现象。虽然当时已经花了20亿请IBM作为华为的管理咨询顾问,但问题尚未完全解决。

任正非当机立断,华为必须要拥有一个适合自己的内部规则,要让华为内部的“蛀虫”无处遁形,《华为基本法》首次被提到日程。

二、人大6教授共同起草,《华为基本法》横空出世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要经历一个从青涩到成熟的过程,华为也不例外。

1995年9月,华为内部发起了“华为兴亡、我的责任”大讨论。目的是唤醒所有华为人曾经的拼搏精神。

1995年以前,华为的管理是“奔放式”的,那个时候,公司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活下去”。

任正非曾说:创业几十年来我对成功视而不见,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为的就是能活下去。

但是随着公司一步步壮大,“奔放式”的管理已经过时,建立规范的管理制度势在必行。

为此,任正非亲自前往中国人民大学邀请了6位知名教授,华为人尊称他们为“人大六君子”,共同起草《华为基本法》。

从1995年到1998年,6位教授通过与上千人的调查、走访,历时3年,《华为基本法》终于落地。

这是中国企业史上第一部为自己公司制定的“法典”,成为了日后华为腾飞的坚实根基。

三、人才最重要?任正非否定了人大教授的观点

在撰写《华为基本法》时也发生过一件趣事。

当时《华为基本法》快要收尾了,但“人大六君子”对最为重要的“企业核心竞争力”争论不休,没有定论。于是他们决定去找任正非,听听“任总”有何高见。

其中一位教授问任正非:任总,您一定觉得华为最核心的竞争力是人才吧?

不料任正非立刻否定了人大教授的观点:当然不是人才!一个成功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对人才的管理”。

任正非透彻的回答令6位教授面红耳赤,随后6位教授纷纷鼓掌,如获至宝。

自此,基于“对人才的管理”这个核心理念下应运而生的《华为基本法》更可以说是为华为奠定下了成功的基石。

四、结语

1996年6月,任正非在《再论反骄破满》的讲话中提出:《基本法》是华为公司中长期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是华为公司全体员工的心理契约。

下至实习生等一线员工,上至任正非等所有高管,都要受《华为基本法》约束、规范。

1998年3月《华为基本法》正式实施。

1999年底,华为员工总数超过15000人,销售额突破120亿,20年后世界第一通信设备制造商从那时便已扬帆起航。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