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在吗”——支付宝的直男(神秘)式撩人

2021-2-23 40 2/23

都说会谈恋爱的男孩不会问“在吗”,但是支付宝靠这两个字,却撩了半个朋友圈的人。

只要在支付宝搜索栏内输入“在吗”,支付宝就会配上一句暖心的甜甜情话,然后为你送上一首歌,每个人都不一样。

很多人不知道这活动是为情人节设定的,因为他在17号才在朋友圈扩散开来,我跟12岁的侄子说起这个事时,侄子表示对我的幼稚感到鄙视,是啊,我也觉得很幼稚,但是就是忍不住上去打一下,心里充满了好奇、希冀和憧憬。

1. 永远不输的营销逻辑——盲盒

电影《无问东西》里面提到,如果你提前知道你的人生,你还会选择勇敢前来吗?也许我们可以换个问法,这个盒子里有一件神秘的东西,你愿意打开看看吗?

2块钱的彩票是最容易让人高兴好一会的东西,人生最爽的是博弈,许多让人兴奋且有成就的事都离不开一个“赌”字,你希望考上一所好大学,你希望你一年之内可以升职,你希望打游戏的时候获得“VICTORY”,盲盒无处不在,上帝对我们营销,引导我们向死而生,“希望”的背后就是在赌下一秒无限可能。

曾经有一家餐饮店,开业不到一周就爆火,因为他们家没有菜单,来了以后,做什么吃什么,第一是客户不用选择,第二是他希望吃到一个远超他期望的食品,有人兴奋有人失望,兴奋的人要一直兴奋,失望的人也想要兴奋。

2. 盲盒决胜的武器——洞穿

孩子们拥有很多的快乐,所以这样的东西才会让他们感到幼稚,而我们,是太不快乐,所以这样幼稚的东西才会让我们感到兴奋,但其实他们也曾经为了小当家里面的卡片和小人书而痴迷,盲盒决胜的关键是不同的人最想要的是什么。

当沉浸爱河成为一种幸福时,互动就是对单身最好的安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这就是支付宝的的洞穿。

有时候我们总是陷在问题里解决问题,往往就没办法解决。

如果让单身者快乐的是给他找个对象,那单身者将永远没办法快乐,就像郭德纲趣说,“要饭的没有要早饭的,因为但凡他能早起,就不至于要饭”

同样的道理,让一家商场角落的蛋糕店火爆的方法也不是换地址,让一个不擅长做营销的培训班招到学生的办法也不只是组建销售团队,那些我们随口说出的解决方案,其实有时候就是在杀死问题。

所以支付宝不需要在情人节这一天搞相亲活动,而仅仅是一首歌和一句土味情话,蛋糕店也不需要换地址,只需要买一个释放距离很远的蛋糕味香氛,培训班招到学生也不非要发传单,而是提供免费的试听课程,找到背后真正需要的东西,这就是洞穿。

3. 盲盒裂变的背后——参与

所有人参与其中,才能有裂变的可能,那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最主要保障三个原则:

1. 低成本

不论是时间成本还是金钱成本,绝不能过高,随着过程的繁琐和时间成本的增加,盲盒的裂变速度和裂变量都会呈指数性下降。

2. 差异化

结果差异化,其实这一点本身盲盒就已经具备了,既然是盲盒一定具备差异性,关键是在于那一种差异化,做差异化时应该保证是在同一维度上的平行差异化,尽量不要产生悬殊较大的差异,这样才会产生自发传播需求。如果只有一种盲盒结果值得炫耀,那么抽到其他结果的人就会丧失分享兴趣。

3. 传播需要

有没有人意识到“在吗”背后的隐含意味,晒“在吗”的人很大一部分都是单身等你来撩哦,这也是很多人主动分享的原因所在,看到这的时候有没有觉得自己错过了什么?如果有,那就拉回朋友圈,看看你的那个他“在吗”

4. 不要一开始就打广告

温水煮青蛙分在什么领域,在营销里,绝对是一个好方法,很多人不知道最开始的在吗界面里是没有品牌LOGO的,而现在已经多了咪咕音乐和口袋铃声,干干净净的界面才值得分享,但是时间久了,大家就不再注意这个问题了,这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所以品牌传播千万不要急功近利,而要讲究水到渠成。

支付宝的营销看似离我们很遥远,但是其实背后的逻辑每个人都可以学习,互联网营销时代,一切都是相互借鉴,择优而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