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你的个人征信遭遇过“被查询”吗?保护征信,要小心这两件事

2021-2-21 36 2/21

个人征信与我们每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在信用社会中的作用也越发重要,尤其影响到人们的经济生活,被称为“经济身份证”。

对征信的理解,专家认为涉及到的关键问题是个人隐私和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那么,在现实生活中,有不少人表示自己的个人征信遭遇过“被查询”,对此,如何保护征信呢,主要是小心这两件事。

个人征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查询”

据悉,网络上的一组报告数据显示,有超出三成的受访者表示自己遭遇过“被查询”。造成这样的结果,一方面可能与个人“以贷养贷”,在征信报告中留下的借贷记录有关。另一方面可能与个人好奇心旺盛,在网络借贷广告中进行了贷款额度申请或查询。这样做的结果就是很容易在征信报告中发现一堆机构的“硬查询”,造成“征信花”的不良后果。

为了防止这种不良后果,在日常生活中要控制自己的好奇心,轻易不要点击形形色色的借贷广告。这些借贷广告通常会以情景剧的形式出现,强化借钱消费的快乐,却尽可能忽视还款需要承担的后果。

如果出现了这种不良后果,那也不是毫无办法,保持良好的信用状态,半年以上左右就可以被刷新覆盖了。不要轻易去相信社会上真假难辨的“修复”和“删除”等业务,不论对方说得怎样天花乱坠,说得有怎样的内部渠道或技术手段,都要格外加以小心。

个人征信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被过度采集

市面上有一些机构在没有得到授权的情况下,擅自且过度采集个人征信信息,进而用于一些非法盈利的现象,需要引起每个人的重视。尤其是一些声称专业查询征信,能直通央行的软件,本身需要读取大量的个人隐私信息,比如位置、电话短信甚至是图片库等等。

如果想要确认个人征信信息,完全可以通过登录中国人民银行官网或者到银行线下营业厅来进行操作,何必找这些难辨真伪的机构或者软件,盲目将自己宝贵的隐私信息交到别人手中!

想要保护个人征信,需要在日常生活中提高安全警惕性,不要轻易被别人的三言两语所哄骗,更不要因为着急的心理就“病急乱投医”,对借贷保持距离,对个人征信加强保护,才能尽可能减少自身损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