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数字化转型激发文旅新动能,这个春节上海缘何特别“好逛”?

2021-2-18 37 2/18

熟悉的城市里,熟悉的街角边,这个春节,不少响应号召“就地过年”的人惊喜地发现:上海依旧十分“好逛”——线下,武康大楼、上生·新所等一众老建筑在逐步沁入街区肌理的微更新中不断呈现新视角、展现新活力,不只是“太好出片”,更让街区阅读有了720度的全感官体验,引人流连忘返;线上,市文化旅游局注重锻造、推送高品质“云观展”“云活动”,将线下文旅资源优势充分转化为在线消费增长,实现了线上线下互融,推动文旅深度数字化转型,也掀动在线文旅经济有力增长。

截至发稿时,记者从市文化旅游局获悉:这个春节,由文旅部门联手各在线平台参与并推送的各类在线文旅体验活动数百场,在线参与人次超过百万,并由此带动相关文旅消费有了积极增长。

街区营造,释放出线上线下“建筑+文旅”无限可能

自从前两年周边“蛛网”落地、建筑内外部整修,武康大楼,这座伫立在六岔路口的近百岁建筑,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一次“逆龄”的美颜和蜕变。这个春节前,伴随着街区美化和布局,徐汇区文化旅游局甚至为这幢老楼营造出最佳取镜位——在大楼斜对面的天平路、淮海中路路口接近30度的人行道转角区域,一场“微更新”移位了4处电箱、1根电杆,并沿着石弧顶向外扩展3.6米,为往来路人打造出一片安全、开阔的取景地。

在这个最佳视角的直线上,即便是一个窨井盖都被设计得十分文艺。

这场街区营造,直观看,是兼顾了游人的取镜与交通安全需要,让通行和驻足变得更加友好;更意外的是,释放出了“建筑+文旅”的无限可能。譬如,短时间内,周边文创店、艺术书店、网红餐饮、艺术展陈等更多宜游宜赏宜消费的新空间新业态迅速集聚安札,丰富了整个街区立体、多维度的业态,也由此为市民游客带来了720度全感官的趣味体验。人们甚至可以通过小程序在线实时欣赏大楼周边“无死角”的街区美景。

调查数据显示,城市旅游中,人们在某一处多驻足十分钟,发生文旅消费的可能性就增长百分之百。据此,徐汇区文化旅游局副局长金建红透露:武康大楼周边街区只是一个开始,全域旅游城市将有更多这样的“驻足之处”来激发出一种动能,甚至是文旅的新产能——即数字化转型下,海派文化基底成为产业勃发的生机与动力。

“令我们有更多视角发现周围的美。走进这里,不会写诗的人想写诗,不会画画的人想画画,不会唱歌的人想唱歌。”

“就地过年”正是文旅数字化转型的一次好契机

上海正全面推进城市数字化转型,这次“就地过年”就是一个好契机,加快文旅数字化转型,既有助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也进一步丰富了数字文旅生活的应用场景。

记者从市文化旅游局获悉:这个春节,云上观展已然成为潮流。中国航海博物馆《航海非遗知多少》H5小游戏、上海自然博物馆《自然探索在线》等多项寓教于乐的品牌线上活动广受欢迎。刘海粟美术馆则推出“刘海粟和他的黄山写生展”线上导览,中华艺术宫微信平台推出“张乐平先生纪念特展”导览连载,韩天衡美术馆推出“心心相印——中国印文化大展”小程序云展厅等,给观众带来全景视角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同时,文化上海云、上海数字文化馆平台同时上线“金牛贺新春·云上过大年”系列活动,弘扬传统文化,普及民俗经典,为市民群众打造一场云上新春派对。市群艺馆推出“云上年俗风情展”,市民不仅能体验游戏乐趣,还可以线上预约参与馆内艺术导赏、专题展览、团团圆圆照相馆、盘扣制作、海派剪纸非遗手工艺体验等系列活动。

传统线上旅游商家也积极拓展丰富形式,比如“发现博物馆”商店联合博物馆类、上海老字号、非遗类、文化艺术类、景区(点)、餐饮类、旅游类等品牌为市民游客献上50多个文化品牌、1000多项文创商品的“过年大餐”。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副研究员熊竞指出:疫情对文旅产业造成巨大冲击,如何化危为机、危中寻机,数字化提供了一条事半功倍的路径:一方面,通过数字化,将文旅活动搬到云端,避免了人群集聚又拓展了受众范围;更重要的是,通过数字赋能,增加了文旅服务的趣味性、智能化和互动性。当然,他也强调:作为一种新的文旅体验方式,文旅数字化转型还需要更多的技术创新和市场推介,让居民从被动体验向主动体验转型、从增量市场向存量市场拓展。

*文汇独家稿件,转载请注明出处。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