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改变生活的关键,是改变思维方式

2021-2-11 32 2/11

有这样一个场景,你在火车里看到两个男孩又吵又闹,整个车厢的人都被他们打扰,他们的父亲却在一旁无动于衷。你忍无可忍,冲上前去让那位父亲管管自己的孩子。

那位父亲抱歉地说,“实在不好意思,他们在一小时前刚刚失去自己的母亲,我们刚从医院出来。他们可能有点手足无措,我也一样。”

这时候的你,会是什么感受?还会生气吗?

你可能会从愤怒转向内疚,转而安慰这位父亲。

这就是思维转换,就是你看待事物的角度不同后,你的思维也立马跟着转变了。这是经典书籍《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的故事,是作者史蒂芬·柯维的亲身经历。

今天我就为大家解读这本非常经典的书,它畅销30多年,在全球发行量超过一亿册。很多人也因这本书,改变了自己的思维方式。

史蒂芬·柯维不仅名气很大,思想和成就也和卡内基、巴菲特不相上下。

了解完这本书的大体情况和作者,接下来,我为大家详细解读这本书里的七个好习惯。

这七个习惯可以分成三部分来看,最底层的三个好习惯,积极主动,以终为始和要事第一,都是个人的修炼,让你从依赖变得独立,实现个人效能。

接下来,是第二个部分的三个习惯,分别是双赢思维、知彼解己和统合综效,这是公众领域的修炼,实现人际效能。这三个习惯,会让我们从独立变成互赖。

所以说,这六个习惯就是让一个人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再从独立期到互赖期的过程。

图片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1

我们先来解读第一个习惯,积极主动。

什么是积极主动?表现得更积极、更主动吗?似乎我们以前理解的积极主动就是这个意思。

作者在书中讲了一个叫弗兰克尔的例子,弗兰克尔被关进纳粹德国的死亡集中营,眼看身边的人一个又一个死去,他却选择用自我意识战胜一切,还找到了人生的意义,写了一本非常有名的书《活出生命的意义》。

弗兰克尔的故事告诉我们,人在任何环境下,都有选择的自由。史蒂芬·柯维发现,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其实还有一个空间,叫做选择。

图片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但在我们的生活中,绝大多数人都是直接从刺激到反应。有三种决定论可以解释人性,一种是基因决定论,“我脾气不好,这是遗传”;

第二种是心理决定论,“我这么胆小怕事,是因为我爸妈管我管得太紧,是他们把我教成这样的”;

第三种叫环境决定论,“谁叫他先惹我的,我就要揍他”。

史蒂芬·柯维认为,一个真正积极主动的人能够在刺激和反应之间做出选择。

但是,很多人都会轻易放弃自己的选择。

比如,当你被蛇咬了之后,你是选择立马将血吸出来保命,还是不管不顾上前去追蛇报仇?实际上,我们经常都在做着类似追蛇的事情。

有了选择就行了吗?

那有人说,我就要选择自暴自弃,这就是我的选择。这样能够叫做积极主动吗?当然不是。

史蒂芬·柯维说,积极主动还包含另一方面,就是看一个人的时间和精力集中在哪些事上,就能大致判断他是不是积极主动。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关注圈和影响圈,那些在我们能力范围内,我们可以改变和掌控的东西,属于影响圈。只能抱怨、发表意见,却不能够改变的东西,属于关注圈。

我们要做更多力所能及的事情,不断扩大自己的影响圈,减小自己的关注圈。

所以,积极主动就是,一要有选择,二要选择做影响圈的事。

图片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人士》

学会了积极主动,我们再来看第二个习惯,叫做以终为始。

什么是以终为始?

史蒂芬·斯柯特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修房子前,要有一个详细的设计图纸,画出设计图前,需要在脑海中构思每一个细节。然后,我们才能够根据图纸修建房子。

我们心里面要先有那个“终”——也就是结果,才知道该怎么开始。这就是以终为始。

我们修房子、创办公司、教育孩子、与伴侣相处,都要先设定目标,有一个大致方向,才知道自己要去往哪里。

如果你每天忙忙碌碌累成狗,却不知道自己为了什么而忙碌,是因为没有预先在大脑中设定目标。

设定好目标就行了吗?我们的生活是以什么为中心呢?

有的人以家庭为中心,完全忽略事业发展,生活可能就会活得平平淡淡;

也有的人以事业为中心,一头扎进工作,虽然事业取得了成功,但最终妻离子散,家不像家;

也有人以自我为中心,有钱有车有房有存款后,身边没有一个真心相待的人,只剩孤独;

史蒂芬·柯维说,千万不要以任何单一的事情为中心,应该以原则为中心,要以积极主动和这7个好习惯为中心。

他说,以终为始的有效方法,就是撰写一份个人使命宣言。宣言的内容是,自己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想成就什么样的事业,及自己的价值观和原则。

所以,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人生原则和人生方向,改写自己的人生剧本,撰写个人的使命宣言,你希望自己成为一个什么的人?这就是第二个好习惯,以终为始。

图片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接下来,我们再说第三个习惯,要事第一。

前面,史蒂芬·柯维说了,由领导决定什么是重点。接下来就要实施有效的自我管理,时刻实行要事第一的原则,先做最重要的事。

要做到有效的自我管理,要先学会时间管理。

史蒂芬·柯维把我们所做的事分为,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和不紧急也不重要。

有的人每天都很忙,一天到晚都在打电话、发微信、回邮件,他的生活已经被重要又紧急的事情占据;

也有的人每天都在刷剧、看小视频、看新闻,重要的事情一拖再拖,他每天都在做着不重要也不紧急的事。

你回想一下,你每天的生活状态是什么样的呢?

史蒂芬·柯维说,我们应该优先要做的事是重要不紧急的事,提前规划,减少紧急且重要的事,这样才有更多自由安排时间,也会减少很多焦虑。

还有一个获取更多时间的方法,是要学会授权。他说,一种叫做指令型授权,表面是授权,但实际上还在不停地指挥别人。

要想实现真正的授权,你要学会从一个指令型授权变成责任型授权。

养成这三个习惯,你差不多可以从依赖型人格变成独立型人格了。因为你拥有自主选择,可以掌控自己的时间,也做着扩大影响圈的事。

图片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2

前面三个习惯,是个人领域的修炼,接下来就是公众领域的修炼,也是从独立期到互赖期的过程。

因为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都不是独立的存在,我们必须要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与人交往。跟人交往的过程中,就出现了一个概念,叫做情感账户,也就是人和人之间是有一个情感账户的。

这个世界不是非此即彼,非强即弱,还有第三种选择,那就是合作。通过合作的方式,双方可以达到共赢。这就是今天要为你解读的第四个习惯,双赢思维。

要实现共赢,就要不断往情感账户里面存钱。如果只知道取钱,最后就会失去平衡,情感账户也会透支。

双赢思维,就是通过合作,双方都能从中获得价值。如果不能双赢,宁愿不合作。

图片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第五个习惯,知彼解己。

什么是知彼解己呢?听起来有点难理解,简单来说,就是先理解对方,再让对方理解你,重点是要学会倾听。

双赢思维的前提,是理解别人;而理解别人的前提,是倾听。

作者在书中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假如你的眼睛不舒服,你去看眼科医生。

医生却说,“来,把我的眼镜戴上,我用了十多年了,特别好用。”

你戴上后说,“不行不行,我什么也看不见了。”

医生也觉得不可思议,“怎么可能呢?我戴起来特别好啊,你再试试。”

你特别无语地说,“我试了,真的什么也看不见。”

医生特别生气,“你这人怎么回事,怎么就不能往好处想想,我对你多好啊,好心当成驴肝肺。”

在生活中,很多人也是这样,往往不听别人的声音,就开始表达。

史蒂芬·柯维说,在要公众领域获得成功,从独立期向互赖期转变,就要养成一个重要的习惯:就是知彼解己。首先要理解别人,再被别人理解。

那么,怎么做才能做到知彼解己,有效聆听呢?

首先,要戒掉自传式回应。

自传式回应就是说,用自己固有的价值观价值观和有限的认识,轻易给出建议。比如,“我当年也经历过……,你应该这样做……”这叫做好为人师型。

再比如,“你漏掉了很重要的事实。”这叫做价值判断型。

或者,“你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你自己。”这是自以为是型,妄下定论。

还有,“你为什么偏要做出这个决定?”这叫追根究底型,根据自己的价值刨根问底。

然后,史蒂芬·柯维在这里边还提到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叫做移情聆听。

移情聆听,就是了解对方的心灵世界,用心理解对方的喜怒哀乐。这是一种技能,也是一种态度。

有人说,这也太难了,怎么才能做到啊?

你只需倾听时,在不评判的情况下,将对方的感受复述出来,也就是准确反应对方的情感。对方也会对你敞开心扉,你们也就通往了协同合作的道路。

第六个叫做统合综效。

什么叫统合综效?史蒂芬·柯维说自然界到处都是统合综效的影子,植物、土壤、树木综合在一起发挥了最大的效能。

所以,我们和他人之间要达成统合综效,最重要的就是能够创造性地合作,找到1+1>3的第三方案。

该如何寻找这种基于创造性合作的第三方案呢?

书中有这样一个例子。

一位父亲策划了很久,想要带全家人出去度假钓鱼。妻子却想去看望病重的母亲。夫妻二人为此争执不下,除了争吵和妥协,还有第三种更好的方案吗?

经过沟通,丈夫了解到,原来妻子是想减轻妹妹多年照顾母亲的负担,而且母亲确实比钓鱼更重要。妻子也了解到丈夫为这次度假花费的时间和心思,理解他想要陪伴家人的心愿。

最后,两人想出更好的方案,要么在离母亲更近的地方去度假钓鱼,或者提前为妻子腾出时间,让妻子提前探望母亲。

这就是统合综效。

史蒂芬·柯维说,统合综效的精髓在于尊重差异。

尊重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当有人不同意你的观点的时候,你应该说:“你跟我有不一样的看法,这很好。”

当你能够尊重差异时,对方才愿意跟你一起创造出更好的第三选择。

图片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3

好了,有了前面六个习惯,你已经从依赖期到独立期,再到互赖期转变,已经可以跟别人一起合作了。

我们还需要最后一个好习惯,不断更新。

不断更新指的是,我们要从身体、精神、智力和社会/情感方面,对自己不断更新。它是不断改进、螺旋向上的成长过程,帮助我们将自我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

图片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身体层面,要充分休息、定期锻炼、养生、吃健康食品。

精神层面,要提高自己的认知,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智力层面,多读书、多学习,不断提升自己智力。

社会/情感层面,往情感账户里多存钱,向他人奉献。

这四个层面都不断更新和学习,我们才能够不断完善自我,让自己变得越来好。

在这个螺旋式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坚持、实践,取得进步,再学习、坚持、实践……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图片来源:《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4

说了这么多习惯,我们再来重新理解习惯这个概念。

什么是习惯?

史蒂芬·柯维说,习惯不仅要有知识,还要有技巧和意愿。要养成一个好习惯,这三个要素缺一不可。

一个人做什么事,如何做与想要做之间,交界的地方,就叫做习惯。真正决定我们人生的,是习惯。

学习这些习惯,比学习一些学术概念更难。因为概念是知识,一学就会,立马能用,而习惯是一种技能,是一种态度,需要不断感悟和刻意练习。

养成好的习惯,可以让你成为更好的自己。

#拆书稿##阅读##习惯#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