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eSIM赛道运营商竞相入局,离普及还有多远?

2020-10-31 33 10/31

继中国联通之后,近日,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成功获得工信部批准,可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至此,三大运营商均获eSIM应用服务批文。

随着三大运营商纷纷获得eSIM“牌照”,eSIM应用研究将加速,eSIM服务有望成为三大运营商新的增长点,国内eSIM市场的竞争也将全面升温。

三大运营商齐聚eSIM市场

近日,工信部发布批复文件,同意中国移动、中国电信开展物联网等领域eSIM技术应用服务。不过,工信部规定服务仅限开通数据业务和与之相关的定向话音、定向短信业务,仅可在自有渠道办理物联网等领域 eSIM 技术应用服务,与转售企业合作提供相关服务须另行申请。

同时,工信部还要求加强业务规范管理、有效防范安全风险,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对 eSIM 平台的管理权和 eSIM 终端的写卡权,不得以任何形式授权其他企业开通相关权限和功能。

所谓eSIM即嵌入式SIM的缩写。顾名思义,就是可以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无需再像现在一样插入实体SIM卡。与实体SIM卡相比,eSIM拥有成本低、占空间小、配置灵活、可靠性高等特点。

虽然,近期运营商才拿到eSIM牌照,但过去几年三大运营商已经在国内部分省市试点推出了一些eSIM服务,在这一过程中,中国联通表现最为积极。

2015年中国联通就开始研究和布局eSIM业务,2017年首家获批eSIM可穿戴业务试点, 2019年3月,经工信部批复同意,中国联通将eSIM可穿戴设备独立号码业务从试点拓展至全国。此外,2018年3月,中国联通开始试点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

中国移动和中国电信也于2018年开始试点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2018年6月,中国移动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在天津、上海、南京、杭州、广州、深圳、成都7个城市启动。2018年12月,中国电信也在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开启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

eSIM一号双终端业务推行后,用户在自己既有的主手机号账户和套餐下,添加一个eSIM附属智能设备,即可以共用该手机号,主号在来电时两个终端同振,且任意终端都可拨出电话。

有业内分析人士认为,随着“牌照”获批,运营商可在全国范围开展各类有关eSIM的服务,未来,三大运营商应该会投入更多精力在eSIM上。

eSIM带来万物互联更多可能

比起实体 SIM 卡,eSIM作为电子化的SIM卡,它的推行有望实现多方面变革。

首先,对用户而言,一方面,eSIM 卡将存有用户身份信息的芯片直接嵌入到设备主板上,无需用户进行物理插拔,实现了电子化和无卡化。另一方面,eSIM 卡并未与特定运营商绑定,用户可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随时切换。号码远程的下载,带来用户随时随地入网的自由。

其次,对终端设备商来说,eSIM可以将卡槽去除,在进行设备的主板设计时,无需再专门预留卡槽,提高了设计的自由度。而且由于 eSIM 卡内嵌于主板上,极大地改善了抗震和防水能力,特别适用于复杂、严苛环境中的小型电子设备。如智能手表和运动手环等物联网设备,具备体积较小、抗震要求较高和存储需求较低的特点,eSIM 卡恰好与其无缝对接。

再次,对企业也带来方便。以车企为例,在车辆的进出口跨境中,需要码号管理的服务。eSIM可以降低物料管理、人力投入和操作流程的繁琐程度,带来通关流程简化和便利性提升。

第四,对运营商来讲,eSIM的多场景化,带来了万物互联应用的更多可能,可以成为运营商发展创新业务的抓手。当前,运营商发展物联网的热情空前高涨,从各种可穿戴设备到智慧家庭、智能家居,从车联网、智慧城市到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应用风生水起,相比SIM卡,运营商采用eSIM技术,显然是个更好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eSIM技术已被应用于如智能手表、智能伴侣等可穿戴设备,下一步将在消费物联网、工业物联网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华泰证券表示,eSIM的推广或将降低运营商的采购成本,传统SIM模式下,运营商采购SIM卡,而eSIM模式下,智能终端厂商进行SIM的采购。

掘金新应用蓝海挑战不小

随着5G、万物智联时代的到来,在物联网设备领域,eSIM 卡更是充分发挥了自身的优势。对于三大运营商而言,物联网终端增多,eSIM未来大有可为,eSIM服务可能为其提供新的营收来源。据市场调研机构StrategyAnalytics最新发布的研究报告显示,预计到2025年,用于物联网应用的eSIM的销量将增长到3.26亿美元,相较于现在将翻一番以上。

在此背景下,三大运营商均在加紧eSIM布局。中国联通动作频频。今年2月,发布全球首款5G+eSIM模组FG150和FM150。3月,面向消费市场/行业市场,推出首款基于高通SDX55平台开发的5G模组CU-QG1/CU-QM1,集成了eSIM。

中国移动则于今年10月,启动大规模eSIM晶圆采购,采购总规模达7000万颗,与两年前相比,中国移动此次采购的规模扩大了40%。此外,中国移动还建立了物联网eSIM平台——“贯众互联平台”,该平台支持基于eSIM(2G/4G)的蜂窝网络服务。

不难想象,获得eSIM牌照后,中国电信接下来也必然会有更多针对eSIM业务的大动作。

eSIM新业务的出现,对于三大运营商来说都是巨大的商业机会,挑战也非常大。

一方面,eSIM卡未与特定运营商绑定,用户可在不同运营商之间随时切换,将对运营商的服务运营考验巨大。运营商要想让自家eSIM服务脱颖而出,必须提升技术、业务创新、网络连接等全方位的能力。

另一方面,需要同时产业创新和业务探索。eSIM卡产业链里面涉及到括运营商、终端厂商、APP厂商、方案服务商、卡商、芯片商等多方企业,如何打通eSIM卡产业链,实现多方共赢,尤为关键。

从目前eSIM产业链的发展来看,运营商、模组厂商、方案商和设备厂商均蓄势待发,迎接eSIM时代的到来。

此外,截至目前,中国手机市场仍未正式启用eSIM。不少eSIM企业认为eSIM在智能手机市场领域发展缓慢。对此,GSMA表示,对于中国智能手机引入eSIM持非常乐观的态度。GSMA预测, 2025年,中国也将成为全球最大的eSIM智能手机市场,约占全球eSIM智能手机连接的五分之一。

— The End —

向“晓说通信”投稿,请致信:[email protected],

稿件一经刊发,将根据文章质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议、新闻线索,

欢迎于微信公众号后台联系我们。

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3365173。

勾勒多彩信息视界

原标题:《eSIM赛道运营商竞相入局,离普及还有多远?》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