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建造戴森球,是只有游戏才能满足的工业主义浪漫想象

2021-1-27 31 1/27

戴森球(Dyson Sphere),一个有趣而大胆的科学设想。它1960年由美籍天文学家弗里曼·戴森(Freeman Dyson)提出,指的是一种包裹整颗恒星并摄取其辐射能的球形天体结构。根据形态不同,也有戴森环或者戴森云的概念。

对戴森球结构的一种想象

对当前阶段的人类文明来说,戴森球是只存在于想象中的建筑奇观。这样一个巨构,光是想想它需要消耗多少物质,需要多么精密的工程技术,而其结果又是多么不可控,就足以让人感叹“奇观误国”。不过,它对于一个每天都在忧心能源紧张的文明来说,又是那么地有吸引力。

苏联天文学家尼古拉·卡尔达舍夫提出的宇宙文明等级说想必许多人都听过,这是一种根据文明的能量获取途径界定其实力等级的设想:I型文明基本只能利用行星内的能源;II型文明可以获取恒星系的能源;III型文明则从整个银河系收集能量。

戴森球,可能就是人类文明迈向II型文明的起点。而近期刚在Steam上推出抢先体验版本的国产太空建造游戏《戴森球计划》,或许完全满足了人们对这一奇观的浪漫憧憬。

本作的世界观和剧情方面并不复杂:未来时代,人类已经通通把意识上传到虚拟空间之中,并称那个世界为“家园世界”,维持家园运转的智能系统“主脑”则因为意识越来越多而面临能源不足的问题。因此,“主脑”派出了很多工业机甲,前往真实世界的系外宇宙探索开发,尽可能获取更多的能源以补给家园所需——而戴森球理论上就是最高效的捕获星系能量的方式。

名为“伊卡洛斯”的工业机甲与初始状态的行星

作为玩家,就是要操作这么一台小小的机甲,把一个个荒凉的星球、星系变成庞大的工业国度,完成“主脑”赋予的使命。

可以复杂到没边的流水线

这个游戏的乐趣来源,在我看来很长时间里都非常纯粹:建设、建设以及建设——除了日出时分球形地图所独有的光影之美能让我沉迷建设的眼睛稍稍远眺一会儿。从零开始建设一个全自动化的工业生产系统,没有敌人,没有天灾,最终只为造出那壮丽绝伦的戴森球,将整个星系的能源为我所用,这就是《戴森球计划》。

发展成形后的行星表面

正在建设中的戴森球

我不想用太多文字介绍游戏的玩法,说实话,建造类的游戏无非关乎效率二字,而我欣赏这个游戏主要是因为它满足了我对星际奇观的浪漫想象,这多少与效率带来的“进步强制”有些相悖。

作为终极目标的戴森球

不过,这种满足感的到来的确需要效率的支持,过程中必须有所付出。《戴森球计划》里行星上的资源种类并不多,目前已有的物品、建筑系统也不能算多么庞杂,但要把它们全部整合起来,尽可能高效地搞生产,相当考验玩家的规划设计能力,当然——还有肝。

Steam上一位游戏发售三天已经肝了59小时的玩家

游戏借鉴了一些作品如《异星工厂》《幸福工厂》的玩法,但同时也有着同类游戏所不具备的诸种特色,很多在其它建造类游戏中度过了1000小时以上的玩家,依然对《戴森球计划》赞赏有加。

我自己还没有玩到那么后期,但根据目前的体验和对其他玩家的了解,从徒步找矿、手搓螺丝到戴森球建成,这个过程保守估计在50小时以上。哦,相信我,50小时对《戴森球计划》的玩家来说不算什么,就像《文明》系列一样,这种建造类游戏也有着类似的“再来一回合”的魔力:当你刚在科技树里点出火力发电,你可能已经在想着怎么把发电机产生的副产品进行二次利用,而最遥远的那个目标则始终萦绕在你心头……

建造的同时需要发展科技树,机甲也可以升级

总之,假如几十小时以后玩家的工业国度成形了,上百座弹射器齐射太阳帆结成了戴森球,照理说他们应该会很有成就感吧?毕竟,这可是我还在梦寐以求的东西。是啊,如果都出息到把太阳裹在人造的“壳”里了,人类还有什么不满意的呢?

但浪漫到了头,有的玩家反而在戴森球计划大成后产生了些许“甜蜜的烦恼”,开始反思现实中戴森球的可行性和意义。

有一种声音是,我殚精竭虑、千辛万苦造出一个戴森球,这玩意却只能用来发电,而且功率可能还没有堆建核电站高。这当然反映出《戴森球计划》在数值设计上或许欠妥,以及最终环节设置得有些平淡,但游戏能引发玩家对科学设想的追问,本身不就已经是一件有价值的事情吗?

在黑洞周围建造的戴森球

按照游戏的设定,戴森球是为了给“主脑”提供更多的能量,保障虚拟空间中的“家园世界”的运行。显然,目前这个设定放在现实中也无法让人满意,如果说以后人类都把意识上传到了虚拟空间,那如此硬核、真实而美妙的巨型构造戴森球,谁来仰望它、欣赏它呢?被“主脑”支配的机甲“伊卡洛斯”吗?

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怀疑,戴森球在现实中无法被制造出来。这一设想在科学界也的确饱受质疑,尽管弗里曼·戴森本人反复强调一个围绕恒星的封闭的球或环从物理上来说是不可行的,力学、材料问题都让它难以成真。事实上,最初戴森球的提出,只是为了提供探测外星文明活动迹象的一种思路:“如果在天文观测中发现具有恒星级输出的红外线源,可以视为先进外星文明的活动迹象。”

不过有意思的是,学界也从未彻底否定过戴森球的存在。天文学家卢克·阿诺德(Luc F. A. Arnold)就曾在 2005 年首次指出当代天文学的观测技术已有可能观测到戴森球。当时,开普勒计划已经观测到了恒星KIC 84的光度会发生某种非常规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可能解释之一正是戴森球的影响。

总之,如果说戴森球只是一种可能性,《戴森球计划》就把它变成了一种确定性。在游戏里,你可以对着这么壮丽的一个奇观说三道四,抱怨它发电功率没有期望的高,担心它会不会暴露一个文明的位置,只是因为一个前提:你真的把它造出来了。这是只有在游戏里才能做到的事情,从零开始造一个戴森球,纯粹的、工业主义式的、属于人类的浪漫。

一位贴吧玩家的脑洞,在行星上用红色能量方块砌出了“戴森球计划”

PS:《戴森球计划》已在Steam发售,目前好评率为96%(好评如潮),发售一周销量已突破20万,可以说是今年国产单机的“开门红”,对建造类游戏感兴趣的玩家可以尝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