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脆弱的名声:被困在系统的网红和网民

2021-1-18 37 1/18

在乐队的夏天这个节目里,新裤子乐队主唱彭磊曾经吐槽那些网红,说过这样一句话:他们活在网络上的,哪天断电了就没有了。

其实这句话已经在很多网红身上成了现实,他们在微博、微信公众号、抖音、快手、虎牙、陌陌等网络平台上成了大V,红人,粉丝数百万甚至上千万,一个广告报价都几十万,一篇文章发出来就可以成为热搜,被很多媒体、公众人物和普通网民讨论,一个八卦就可以造成网络宕机,一条短视频就可以创造上亿的播放量。

这些网红活得非常滋润,但是危险就在于他们完全是靠在网上存活的。他们的商业价值来自于可以测算的浏览量,阅读率、转化率、点赞数和转发数,这些数据都存在于网上,而不是别的地方。一旦他们出了什么事情,说错了一句话,被封号了,实际上他们就已经死了。如果账号被注销、他们就实际上死了。如果他们另外开了一个账号,可能会死而复活,但是他们的商业价值也少了很多。比如曾经的咪蒙,因为造假事件,封号了之后就销声匿迹了。网络上那么红的人,转瞬之间就被广大的互联网遗忘。还有傅首尔公众号,也是如此,刚开始浏览量巨大,后来也触线被封,到头来虽然复活,但是商业价值也少了很多。

积累粉丝需要一个过程,很多人流失了可能就永远回不来了。即使他们的能力还在,才华还在,但是那个平台已经不对付他们了,那他们就无处施展才华。他们的才华就在于抖音短视频,那么抖音拒绝了他的话,他就真的死了。

当然,他们的打赏、广告收入也非常丰厚,有的甚至走入线下,成为很多地产开盘、酒店入驻,企业年会的嘉宾,明星。但线下完全依赖于线上,依赖于流量。

而以前的明星不是这样的,比如新裤子,即使被全网封杀,他们也可以在livehouse里活着,他们还有唱片,他们的作品其实和网络关系不大,网络只是其中一个平台。

五条人在网络出名之前,已经存活了十几年了,无数的音乐节和乐迷都知道他们。触网了,出圈了,不过是增强了他们的线下的号召力。他们的作品在网上反而不好欣赏。

这就是这个时代的艺术特点。传统的展览、演出,线下聚会现在都需要在网络上火了之后才会形成号召力,传统的作家、艺术家也必须成为一个网红,才能够被大家关注到。原生的互联网艺术,比如抖音短视频和公众号文章,已经打败了传统的艺术形式。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这种艺术是非常狭隘的。

伟大的文学作品是可以用销量来衡量的,但更多的基于它本身的美学价值,所以很多经典出版时销量很差,但是最终能够显示它的价值。但是现在的互联网艺术呢?如果没有流量,很快就会被遗忘、覆盖、雪藏,没有任何机会酝酿,被挖掘,它本身的衡量标准就是流量,点击率和转发率。它就是被观众所选择的,没有自身独特的价值。

当然,互联网上也有各行各业的网红,大家的关注点也不一样,但总体来说,都是靠着点击率来决定的。作家必须写出转发率高的文章,导演必须做出点击率高的视频,艺术家必须创造一些能够做更多人背景的照片。数字化时代,谁的数字越多谁就

大众文化就这样变成了数字文化,社交媒体的文化,越来越走向观众决定、市场决定、数字决定了。这样下去的话,未来一切艺术都是网飞那样的大数据制作,根据大数据分析,找到大家的喜好,然后根据这些喜好拼凑出一个剧本,然后就火了。屡试不爽,逐渐超越了传统的好莱坞巨头。

很多人所说的网红脸,恐怕也是大数据对人的改造最大的一次。网络上就是这样流行的,结果大家就这样去做了。

大数据就是观众的点击率,点击率就是新的产品,这就是现在网络平台的算法,通过洞察你的算法不断给你投喂同样口味的东西,最终让你的视野越来越狭窄,深陷其中而无法自拔,这样对公共空间的侵蚀,也会让社会越来越极化,让艺术也越来越狭窄。

数字化就是潮流,没有人能够抗拒,数字化带给你很多便利,但是也在不断地侵蚀社会的丰富性。这是我们需要警惕的,也是每一个网红都需要时刻记在心中的。

十三邀的许知远说,他现在在学拉丁舞,因为渴望人与人的亲密关系。确实,互联网让我们变得越来越孤立,疏远,自我极化,不如走向线下,大家看看不一样的他者,也许能够让世界更加和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