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俗语:“水深波浪静,人贵声音低”

2021-1-9 31 1/9

实墨无声空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

有诗云: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一个人音量的大小,往往能暴露一个人的修养。

有人胡搅蛮缠嗓门大,回声响彻云霄,方圆三里也要抖三逗;

有人说话轻声细语,温情脉脉,令人如沐春风;

说话的音量,就像一杆标尺,丈量不出本事,却能体现出素养。

1、高音量,不是底气

生活中,我们经常能遇到以下不愉快的经历!

餐厅中,有人大声喧哗高谈阔论;书店中,大声嬉闹吆五喝六;电影院中,有人语调高昂的“指点江山”...

在公共场合扯着嗓子大声说话,是非常自私的表现。

因为,说话的音量,往往就是自己内心的声音和样子。

有人觉得音量大,就是有底气,威风凛凛,虎虎生威。

以致于陷入一场声音的较量,似乎声音越高,就越占上风。

但,越喜欢用音量掩盖自己的心虚,就越是外强中干的纸老虎。

古人云:实墨无声空墨响,满瓶不动半瓶摇。

而真正实力强大的人,从不显山露水;反倒是没什么本事的人,总是飞扬跋扈。

蔡康永曾说:“说话时,要降低音量,不光是因为怕吵到别人,

更是因为连声音都控制不住的人,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能难令人信任。”

因为:有理从不在声高!

嗓门高不能证明你强大,更不能说明你占理,柔声细语一样可以掷地有声。

有位作家说的好:说话声音越小,气场越大。

真正的底气,无需音量衬托,更无需张扬,它深藏于血液,蛰伏于心。

2、压低声音,贵人风范

老子曾说:“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最好的声音,往往是悠远潜低。

带着情绪高声说话,是一种本能,而放低音量说话,是一种修养。

对人说话不咋咋呼呼,是尊重他人,也是庄严自己。

越是注重文明的人,越在意说话时的声音和腔调。

俗话说:“自古贵人声音低”,真正有实力的人,从不以声音唬人。

傅莹,曾经的铁娘子外交官。

无论面对国外多么尖酸刻薄、挑衅十足的发问,都能轻声细语的巧妙化解。

在场无一人敢小觑这个 柔中带刚、底气十足的铁娘子。

自信优雅的人,从来不急不慢,温和从容。

因为自信,所以无需但胆怯心虚。

轻声慢语也能春风化雨。

它既温暖世界,也能掀翻所有的挑衅和不忿。

以礼相待却不卑不亢,是贵气之人的基本底线。

3、你的声音,就是教养

梁实秋说,一个人大声说话,是本能;小声说话,是文明。

一个国家组织曾这样形容美国游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所有指出,寸草不生。”

在一项“最不受欢迎的游客”调查中显示,美国人是全球最差的游客,就是因为他们带来了更多的噪音。

一位清华教授也曾坦言:

他在清华宿舍入住时,几乎听不到人与人之间大声说话或夫妻吵架的声音,

而搬到了普通公寓后,他几乎每天都能听到歇斯底里般的争吵。

人活一辈子,不如意之事十有八九,起争执时,不轻易爆发,心平气和待之。

人生,就是一个不断修行和进步的过程。

古语云:水深则流缓,人贵则语迟。

保持一个平静祥和的心态,控制好自己的音量,才是有修养,懂礼貌的人。

《常识》一书中曾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十年后,中国人为什么在餐桌前说话的音量降了下来?”

无非是中国人越来越富有,越来越文明。

这是社会文明长期对人素养教育的结果。

所以,别小看了声音对人贵气的影响。

所谓:水深,波浪静;人贵,声音低。

如何把握,要靠自己的修养。

图文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