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芯片之王的王位更替:日本崛起、美国打压、韩国后来居上

2021-1-5 33 1/5

迄今为止,美国仍是世界上半导体技术最发达的国家,而它称霸这个行业已经十年有余。与此同时,我国的芯片行业一直在不停追逐着美国的步伐。

美国为什么能称霸芯片产业如此之久呢?这其中的历史涉及到了一代王位的更替,而故事的开始则是因为一场失败的战役。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日本才是真正的"半导体之王"。而它的称王之路,走得也并不轻松。

1945年,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摆在它面前的只有两条路:投靠当时的超级大国苏联,或者选择能够给予他大量技术和经济扶持的美国。

日本正值工业基础被全盘摧毁之时,他没有什么犹豫,就成为了亲美一派。而美国也如约为他们提供了大量的技术援助,这其中就有引起了一代电子革命的"晶体管"技术。

1952年,索尼公司的前身——东通工的创始人盛田绍夫用2.5万美金买下了当时并不被人重视的贝尔实验室晶体管技术专利。

之后,东通工研发出了日本第一台晶体管收音机TR55,这也使日本的晶体管技术正式从幕后走到了台前来,日本企业开始广泛使用起了晶体管。

当时的美国对日本的此项成果并没有太在意,他们认为,晶体管不过是一项过渡性的技术,不会翻起什么大的水花。

但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的罗伯特·诺伊斯认为晶体管能被广泛应用,或许也有些研究的价值,于是,1960年,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研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块集成电路,一举领先日本,成为了全球电子集成技术的龙头。

眼看美国的技术更进一步,日本又玩起了当时买晶体管的那一套: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拿到了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的授权,开始批量生产集成电路板。

不久后,在日本政府的主导下,日本电气股份有限公司还将集成电路技术分享给了日立、富士通、三菱和东芝。不得不说,日本政府在此处下了一手妙棋。

当时的美国硅谷是半导体芯片领域的重要发展基地,但企业相对分散,大家都在同一个圈子里抢饭吃。

而日本则在政府的号召下整合了半导体行业的所有人才资源,企业之间相互协作攻关,以赶超美国集成电路技术作为大家共同的任务。

很快,日本的一座座芯片工厂拔地而起,几乎抢占了半导体行业50%的市场份额。紧接着,上天给日本带来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好机会:1973年石油危机爆发了。

石油危机爆发后,欧美遭受了严重的经济上的打击,社会几乎停摆,对半导体的需求和供货量猛烈下跌,这使得日本半导体企业趁机上位了。

依托于当时始兴的汽车与PC产业,日本的芯片技术走向了巅峰。截止1985年,日本的半导体公司坐拥了80%的半导体市场,全球半导体十强名单中,有六家都是日本企业。

日本半导体芯片产业一度垄断了市场,成为了科技领域内神一般的存在。可以说,此时的日本已经在芯片领域正式赶超了美国。

面对日本半导体在世界市场中的绝对优势,美国企业坐不住了。

回看1985年,英特尔公司还在持续盈利;到了1986年,英特尔就因为亏损了1.73亿美元而裁员7000余人,整个公司濒临破产。

而压倒美国半导体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是日本富士通公司的收购计划——富士通想要收购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80%的股份。

此消息一出,美国企业都觉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仙童半导体公司作为美国的半导体鼻祖,怎么可以沦落成一家日本公司呢?愤怒的企业代表们开始以"日本芯片危害美国国家安全"为由,要求美国政府出面干涉日本的芯片行业。

历史上最大的一场芯片战争,就此拉开了帷幕。如果说日本不仁的话,美国也没有什么道义。故事一开始,美国就来了个钓鱼执法。

美国FBI特工伪装成了一名IBM公司的工程师,想尽办法跟日本日立公司的高级工程师林贤治成为了至交好友。

有一天,特工非常神秘得告知林贤治自己有数十卷IBM公司的绝密设计资料,问林贤治想不想要。林贤治果然上当,他非常欣喜地对假工程师许诺以重金,并还想多要几卷资料。

林贤治不知道的是,他说的每一句话都被特工录音记录了下来。就在他带着自己的软件专家去取剩余的IBM绝密资料时,几个FBI刑警突然跳了出来,将他当场制服。

接下来,这起"经济间谍案"登上了世界各大媒体的首刊,美国趁机指责日本是偷窃技术的贼,并以此为由派驻了自己人进入日本企业的高层,美名曰"进行商业督查工作"。

派驻督察员还不够,美国还对日本征收了100%的反倾销税费,并要求签署《日美半导体协定》。

协定的内容可以说是非常的美利坚做派:

首先,日本必须开放半导体市场,并让美国取得其20%的市场份额;

第2, 日本出售的半导体产品必须要经过美国的成本核算才能向其他国家倾销,出售价格也由美国来裁定;

第3, 禁止日本企业收购美国仙童半导体公司。

协定一出,日本的芯片行业直接从巅峰急速滑向了深渊,日本的半导体行业在90年代快速落没,市场份额从之前的80%锐减到了15%左右。

不仅如此,日本兢兢业业赚到的一点本钱,也在应对这场战争时消耗殆尽了。日本的经济,一朝回到解放前,再无半点昔日的荣光。

美国在这场芯片战争中大获全胜,那么他就成为芯片界的霸主了吗?答案是否定的。事实上,这场战争最大的赢家并非美国,而是隐藏在人们视线之外的韩国。

彼时的韩国,半导体技术才刚刚起步。他既没有美国那样强大的技术做支持,也没有日本那样庞大的产业集群做倚靠,他有的,只是彻底干翻日本、抢占市场的野心。

在美国制裁日本之时,韩国三星集团秘密派出了一支公关团队与美国谈判,大意就是我们三星集团跟美国是牢牢站在一起的,扶持我们起来,一起占领全球市场,让日本永无翻身之地。

美国还真信了他们的鬼话。为了抗击日本,美国大力扶持起了韩国三星集团。他们不仅将半导体技术授权给了三星,还亲自指导韩国建立起了东芝生产线。

除此之外,美国联合韩国,将挖墙脚视为己任,接连用高薪撬走了日本芯片行业的不少大牛。

就这样,美国一边收着日本100%的反倾销税费,一边收着韩国三星0.74%的反倾销税费,硬是将韩国扶植了起来。

得益于日本吃瘪,韩国抱着美国的大腿,一举替代了日本在半导体界的江湖地位。但被谁庇护就会被谁约束,韩国跪得比日本还要更猛烈些。

美国为什么出手制裁日本,就是因为日本不仅想自己奋发图强,还想收购美国的公司,直接骑在美国头上;韩国就不一样了,韩国直接选择了投降。就以三星集团为例,三星集团中有55%的股权都为外资控股,其中绝大部分都是美资。

不仅如此,三星集团还联合美国用价格策略对日本仅存的半导体产业进行打压,在重重压力之下,日本彻底支棱不起来了。

其实,除了美国的不平等条约和韩国的背后插刀之外,导致日本在这场芯片战争中大获全败的还有另一个原因,那就是日本忽略了产品的革新。

日本当年之所以能控制整个电子市场,靠的其实就是DRAM技术。什么DRAM呢?简单来说就是一种半导体存储器,日本曾骄傲地说自己的存储器质量非常好,能够使用25年。

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个人计算机开始兴起,用户对于DRAM的需求就从"质优"变成了"便宜",毕竟自己用的计算机,也用不着那么好的硬件设备。

日本的DRAM已经不占优势了,因为和他比起来,中国台湾、韩国能够生产出质量不如他但是更加廉价的存储器。

技术门槛的下跌使得日本半导体企业的壁垒越来越薄弱,这就导致了日本在市场的竞争中更加不占优势。

一面是美国利用政治关系对其进行打压,一面是韩国想要抢占市场取而代之,还有一面是固守技术带来的落后隐患。

日本在这场芯片大战中可谓是三面受敌。在如此困难的情况下,日本两拳难敌众手,落败也就不足为奇了。

故事到这里已经接近尾声,但这场芯片大战带给我们的思考远远不止"日本为什么落败"这样简单。

在错综复杂的国家关系里,日本的过去也可能是任何人的未来。要想在国际大环境中站稳脚跟,最终还是要看自身的实力够不够硬,30年前的我们也许不敢妄想很多,但30年后的我们,对此充满信心。

文/文史旺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