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那些你认为不必要的投其所好,都是人际交往中的“灰色法则”

2021-1-4 29 1/4

最近,湖南卫视因《快乐大本营》栏目主持人收受嘉宾粉丝礼物而被央广点名批评,一直被公认的娱乐圈的“老好人”——何老师更是首次被点名批评。

原因如下:

一位粉丝‘好心办坏事’,在为自家爱豆谋求“特殊照顾”之时,过于“明目张胆”。

直接给主持人何炅送了五条足金‘小黄鱼’,一时间这份礼物变成了“烫手山芋”,而该行为也上升到了法律和道义层面。

然而,早在该问题被爆出之前,娱乐圈里粉丝因追星,直接或者间接为自己爱豆打榜、送礼的情况已然成为了一种约定俗成。

尤其是在当下流量为王的时代,哪位明星的粉丝足够有经济实力,即使没有演技,也能帮助其在娱乐圈站稳脚跟。

而由此衍生出来的送礼法则也一直都成为了不成文的灰色法则。

不过这都是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除非主办方真的要求太过于明显而翻了车、或者粉丝的送礼的性质太过于明显而暴露,该行为也就无可厚非了。

毕竟,送礼,它是一个无可厚非的事情。一个愿意送,一个乐意收。

但你若是将它上升到道义层面,也不完全正确。

因为,有些时候送礼人可能礼物本身就是一种无法用金钱衡量的情谊、又或者仅仅是一种不求回报的赠与行为,而收礼人可能仅仅是因为觉得称心如意、无伤大雅便收入囊中。

因此,送礼人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不可否认的是:送礼真的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古话说: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关于礼物,其实可以看作是送礼人与收礼人之间心理沟通的桥梁。

所以,今天就来跟大家谈谈送礼与心理学之间的关系。

01来而不往、非礼也

中国是一个人情社会,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互通往往就是依靠一个词:“礼尚往来”!正所谓:来而不往,非礼也!

逢年过节会送礼、结婚生子会送礼、升学建房会送礼、托人办事会送礼、给领导同事也会送礼。

其实你仔细想想就能够发现:送礼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植根于中华大地上几千年了!

礼多人不怪,为什么?仅仅是一种投其所么?只要对方觉得开心,自己就开心,就是在寻开心么?

当然不是!心理学上一个词就很好地解释了为什么送礼能够盛行,为什么送礼是一种人际交往的生存法则——互惠心理。

所谓投桃报李。倘若你收下了一份你心仪的礼物,你肯定会下意识地想着相对地回馈给对方。

当自身觉得自己“拿人手软,吃人嘴短”的时候,我们就必须想着报答对方,这样心理才会平衡。(当然除开那些忘恩负义、本就是吃白食的人)

所以,很多时候我们不得不承认送礼其实是有用的。

毕竟这个社会,我们都相信,没有从天而降的好处,一切都是等价交换。受之于人=受制于人。

因此诞生了互惠心理,它是行为人规避风险的预前性行为,也是接收人一种不言而喻的默认行为。

送礼的本质在于,我们送出去的不仅仅只是礼品的价值,更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是情感的表达和寄托。

具体到人际关系当中,送礼也是免不了的,然而,送礼也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也是一门艺术:送给谁,送什么,怎么送都具有奥妙,绝不能随心所欲。

02送礼讲究投其所好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讲究利益互等,互为平衡,有需求有付出这样的相处模式才会让人感到舒服。

怎样才能够证明价值互益?很简单的沟通方式就是送礼,而送礼讲究的就是“投其所好”。

无论你是有求于人也好,还是联络感情也罢,送礼都是不二选择,而投其所好就成为了送礼的首要原则。

别人喜欢什么,你就送什么,价值不大不小,却让人盛情难却、也让人欲罢不能,这才是礼物的功效所在。

不同的礼物代表着不同的寓意,无论是在亲朋好友、还是领导同事、亦或是恋人之间,礼物的选择都是一种拉近情感的方式。

这些可以被看成是情谊和温柔象征的礼物,往往就成为了打开人际交往的第一把钥匙。

03真诚和礼节相伴而行

送礼可能是一种投机取巧的走捷径的方式,因此,人与人之间想要长长久久地交流发展下去,就少不了两个字:真诚!

有很多时候,我们为了迎合他人、打通关系,不得不变得世故圆滑、八面玲珑,可是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选择驻足和长远发展的时候,就绝对不能忘记自身的态度。

这个时候,礼物就不仅仅传递着等价交换的信号,更多的还是饱含着你对对方的付出和情分,这份真诚就成为了你们之间难以割裂开来的交际线。

正是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相处冥冥之中遵从着这些默示的法则,因此也才会有送礼文化的盛行,它也才能经久不衰。

写在最后:

我们并非鼓励在当下规则社会中要通过送礼来打破规则,只是想说,社会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也并没有我们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人情世故、处事为人,多一份变通,多一种可能,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需要建立在法律的规则之内。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