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人死后,“头七”很重要丨心理学和你聊聊头七的意义

2021-1-3 29 1/3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我们国家,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对于逝者的纪念仪式往往出现在他们离世的第七天,我们称之为“头七”,这是沿袭已久的一种习俗。

而在此之后,紧接着到来的几年也依然会以七天为周期,并且不断的进行相关的纪念。

那么为什么人们会十分重视人离世后的第七天,以及以此为周期呢?

从心理学角度来看,其实人生命的终结是一种难以避免的结果,人们往往是可以接受的。但是想要想通这件事,亦或是从容接受自己终究会离世这个事实,终究还是需要很大的勇气的。甚至是身边有亲密的人离开我们,内心也是十分难过的。

对于生者而言是一种帮助

诸多心理学家认为,那些对于死亡这件事存在偏见的人,往往会将自己的感情进行分离。

假如他们眼前的事情会让自己的情绪产生波动,那么他们的内心就会主动进行一种“屏蔽”;当他们面对身边人的离开时,情绪往往会处于一种比较悲伤的状态之中。

但是这种情绪并不是简单就可以说清楚的,而是存在着比较复杂的结构的。想要走出这种悲伤,往往要进行很多步骤。

首先就是慢慢克服悲伤,学会接受现实:逝者已矣,唯有生者应该面对生活。

所以“头七”存在的意义也就是如此,可以提醒生者,亲人已经不在,应该学会适应。一旦在这个时候还不能学会接受事实,始终沉浸在悲伤当中,那么之后的生活势必还是会受到影响的。

悲伤的不同阶段

个体内心的悲伤情绪也是存在一些变化的,一般认为存在五个不同的阶段。一开始会不能接受,对于亲人的离世,内心是十分抗拒的。这其实也是人之常情,因为伴随我们这么久的人突然不在了,是让人很难以相信的。

之后会变得情绪不稳定,有时候甚至会感到愤怒,对于身边的人常常产生不友善的态度,像是一个随时会爆炸的“火药桶”。

然后则会陷入一种沮丧情绪之中,此时亲人的离世反复折磨,让整个人的情绪处于崩溃边缘,无论做什么事情都会觉得十分无意义。

最终的阶段对于个体而言,是一种不得不去接受的阶段。此时他们对于亲人离世的事实基本上也已经有了一些接受程度,并且往往也要继续自己的新生活了。

所以一般“头七”出现的阶段是一个比较靠前的时间段,可以帮助人们去治疗自己内心的伤痛,并且渐渐克服那些消极的情绪。

除了适应以及治疗内心伤痛之外,这个仪式还可以算是一种帮助自己与逝者进行联结的特殊场景。

一生当中的三次离世

第一次离世就是医学层面上的,当你躺在医院的病床上,身边的各种亲人痛哭不止,医生摇头并且宣布死亡的时候。第二次则是在葬礼上,生前好友尽数出席,在社会当中,大家都知道你这个人已经离开了;最终就是不再有人记得你,你曾经来到这个世界的证据不复存在。

就像是动画电影《寻梦环游记》当中所要表达的意义一样,只要是世界上依然有人记得你,你的影响依然在改变世界,那么你其实并未远离。

很多人十分忌讳死亡,甚至是发自内心的惧怕,并且在各种谐音上也会进行一些避讳,名曰“图吉利”,其实没有必要。

我们始终活在“生”的认知层面上,对于死亡,我们将之想象的过于冷漠、过于骇人,其实我们应该学会去接受、去领悟死亡带给我们的感悟。

死亡并不意味着终结,也许只是新的轮回;我们应该做的,不是一味地害怕死亡,而应该是尊重活着的时光。

同样,“头七”以及之后各种以七日为周期的纪念活动,都是为了让我们更好的怀念逝者留给我们的帮助,以及好好生活。

死亡并不可怕,离世之后毫无影响才是最悲哀的。敬畏生命,让自己活得有价值。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

编辑 | 一粒米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Alfred Adler, translated by Zhou lang. what does life mean to you [M]. International Culture Publishing Company, 200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