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周末家长慧(第九期)| “屏读”与“纸读”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思考力

2020-12-5 36 12/5

原标题:周末家长慧(第九期)| “屏读”与“纸读”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思考力周末家 长慧第九期主题:“屏读”与“纸读”相结合,培养孩子的思考力ALL FOR YOU各位家长好!我是“慧慧”老师!出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孩子们,会更多地使用“屏读”方式,用电脑、手机、iPad上网课、阅读、打卡作业。相对应的,“纸读”的比例也在相应的减少。屏读和纸读分别有什么优缺点呢?“纸读”更有深度,“屏读”更有广度同样一本书,有的孩子能有自己的心得感悟,有的孩子连简单叙述都不行。同样读过很多书,有的孩子作文行云流水,有的孩子还是写得干巴巴,像记账……这其实就是“深度阅读”和“浅阅读”的区别。而相对“屏读”来说,“纸读”才更适合给孩子做深度阅读。为什么阅读同样的内容,两种阅读方式却有差距?因为想要做到深度阅读,就一定要沉心静气,专注于眼前这一本书。当我们读纸质书的时候,没有多余的干扰,专注力只会集中在书上的内容。相对而言,“屏读”就会出现许多干扰项——发光的屏幕、弹出的广告、吸引人的游戏APP等等。孩子又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更容易被诱惑,开始打游戏、刷视频……如果阅读的连贯性总是被打断,孩子就很难集中精力,沉浸式地阅读,更不会有思考和感悟了。
另一方面,“屏读”传递的内容以“短、平、快”为特点,虽然可以帮助孩子拓宽视野,但缺点也很明显。因为孩子在“屏读”时会表现得十分专注,但这是一种被动的信息输入,缺乏自主思考能力。大脑是一个用进废退的器官,孩子们用的越少,大脑就会越懒于记忆、思考和学习。这种浅层次、碎片化的阅读,并不适合作为主要的阅读方式。没有干扰的“屏读”,为什么依然难坚持?下载电子书、断网阅读是否能让“屏读”更为优化呢?答案是不尽然的。有效阅读并不是单纯地看文字,而是要有所思,有所得。这个过程,少不了在书上做记号、批注,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或者读到某一处,需要翻阅前面的内容,对照比较两者之间的联系。又或者在文章中自己提问,去消化文字中的深层含义……这些功能,都是在电子屏幕上很难实现,而在纸质书上能够轻易实现的。所以,如果是阅读长、难文章的话,“纸读”要比“屏读”效果更好。阅读不止是学知识,更是一种精神享受电子书的内容即便不同,但用手去摸,用眼去看的物理感受,大多是相同的。千篇一律的蓝光屏搭配冷冰冰的金属板,孩子们不能感受到书籍带来的温度。而每本纸质书,就像世界上的叶子,没有一片是相同的。纸张、装帧、墨香、排版、插图、手指摩挲书页的触感,还有翻过书页的沙沙声……这些都是独一无二的组合。这些“纸读”带来的愉悦体验,是“屏读”无法企及的。培养”双读”大脑,挖掘不同阅读优点纸质阅读优势虽然很多,但家长
“一刀切”地否定“屏读”,替孩子只选择其中一种,也欠缺明智。屏幕阅读是纸质阅读很好的补充,还是需要综合考虑:
根据目的选择方式如果需要孩子深入理解观点,阅读长难文本,培养专注力,就应该选择纸质阅读。如果只需要了解主要信息,或者最快的资讯,那么屏读就可以达到目的。为了把知识掌握得更立体,也可以选择让两者互动互补。☆
控制“屏读”的时间长时间的接触电子产品,对孩子的视力、大脑发育都是有害无益。在给孩子用电子产品进行阅读之前,一定要提前商量好时间和用途。我们应该帮助孩子培养“双读大脑”,既能在线阅读,自行摒弃干扰,也能在纸质书上深度阅读,才能顺应时代的变化,又不迷失自己。最后,和各位家长分享一段本周的智慧益语:《智慧家长益语》促进孩子顺利成长与发展有两个关键点:一是 注重良好关系的培养,二是
注意外在压力与内在负荷间的平衡。良好的关系是孩子自我发展的动力,是孩子外在压力的过滤器,也是孩子遇到问题时的支撑力;平衡即是调节压力,使之在孩子的承受能力范围内,或增强支撑力不让压力过载,从而身心崩溃。 请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深耕亲子关系,而良好的亲子关系不是你来我往的彼此要求,不是谈判桌上的甲乙双方。让陪伴深植长情,让心灵时时温润。撰稿:马怡君审稿:林 玮编辑:姜雨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