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如果杜甫有手机……文化大咖探讨文化与科技间“流动的边界”

2020-11-28 31 11/28

11月27日晚,在腾讯北京公司总部一层举办的《流动的边界——艺术×科技展》结束三天短暂的展览,落下帷幕。费俊、林俊廷、洪强等数字艺术领域的艺术家展示了代表作。同期,李敬泽、阿来、戴锦华等文化学者也在腾讯举办的腾云峰会上,共同探讨文化与科技之间“流动的边界”。

2020腾云峰会于腾讯北京总部举行

“病毒潜伏于某些生物体,甚至冰山冻土下也有着古老的病毒。”四川省作协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阿来,在腾云峰会上谈了疫情以来他的思考。这些思考,也可以在《流动的边界——艺术×科技展》上得到呼应。艺术家邱宇展出了微生物多媒体装置《微生物发声器官2.0》。疫情期间,他采集了家里的微生物放在培养皿中,将其放在显微镜下。显微镜观测到的微生物色彩、明度等菌群生长变化可以引发与之相连的音响发出声音。“其实细菌、病毒一直在我们身边,只是我们一直忽视它。我就想,如果细菌会说话,它们会如何表达自己。”邱宇说,这个装置就是模拟了细菌与人类的对话。

弥漫全球的新冠疫情从物理上阻隔了人群间的连接,打破了现代社会正常的流动秩序。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科学技术,以及无形但强大的文化力量,在重构与维系连接中发挥突出作用。阿来说:“如果没有网络,我们就成了孤岛。互联网给予实际生活和生理情感上的支撑都很重要。”

“如果杜甫有手机,还会有那么多名篇创作出来吗?”腾云峰会上,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李敬泽问现场观众。他认为,技术促成连接,但与此同时,必须意识到这种连接的“流动边界”在哪里,这也恰恰是科技需要和人文、人性对话的地方。“2020年,我们强烈意识到必须超越隔阂,去实现连接和理解;但同样在2020年,我们意识到必须确认自己是谁,我和别人在哪里不一样?”

与会的其他专家学者也认为,层出不穷的技术手段突破时空限制,消融有形的边界,与各种文化持续融合,形成“流动的边界”,不仅帮助人们足不出户即可工作、学习、娱乐,更逐步催生出文化的新成果与新样态,展示出人类交流、发展的全新可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