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宿松调研行丨黄梅戏故里有新曲(四): 身处互联网“乡间”,为何仍能创造新经济的奇迹?

2020-11-28 32 11/28

题记:在“徽风皖韵”优雅动人的乐章中,安庆宿松有着独特而显要的地位:这里是黄梅戏的故乡。历史,总是像波涛一样滚滚向前,又总是跟“水”息息相关、交融交汇。宿松,是全国首屈一指的淡水县。水运文化,催生了黄梅戏乃至京剧的勃兴,使中华文化从口口相诵、笔墨留痕走向了更广阔的舞台,也孕育了宿松得天独厚的人文特征和自然禀赋。

如果说,宿松的人文山水禀赋是它“前浪”的话,那么,今天的宿松则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的大潮中,展现出“后浪”奔涌、涛声激荡的景象。让我们对这片舞台充满了许多新的期待。

让记者颇感意外的,是这样一家智能制造企业,建在宿松这样尚未通高铁的“乡间”。因为安徽红爱公司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智能制造企业,它是引领中国乃至世界服装业潮流的领导企业,它是一家真正意义上的互联网企业。

长久以来,批量生产一直是中国服装业的“生存之道”,通过批量来打开市场,通过批量来实现薄利多销。曾经激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提升的一个经典例子就是:中国要用8亿件衬衫才能换回一架空客A380飞机。

红爱服装模具模板开发车间。央广网发 孙叶摄

今天,在红爱,批量生产正在走向历史:互联网,让定制生产成为新的景象。

红爱智能工厂iECC云数据屏。央广网发 孙叶摄

一向以来,服装定制意味着“手工”,意味着“手艺”,而在红爱,这一切都是由机器、由大数据完成的:不光款式是可以由顾客的喜好决定,尺寸也是能做到让顾客“体贴入微”。互联网江湖的一个故事是,这些年,阿里巴巴集团一直在杭州余杭区“闭门”建设它的第一家以服装制造为突破口的新型智能试验工坊,并在此基础上,在安徽宿州建设了它的全国第一家全智能服装制造企业“迅犀”。据记者实地了解,“迅犀”即将投产,阿里巴巴将跃入新的产业领域。“迅犀”对阿里巴巴有着全新的价值,而红爱对宿松来说,更有着不凡的意义。它证明了,即使没有身处互联网风口的“一线”城市,仍然能创造新经济的奇迹。

有了互联网,县城连着大世界:红爱建立了北京创意设计中心、上海互联网运营中心、合肥销售中心,而在宿松本地,则拥有梦幻云工厂、技术中心、设计中心、博士后工作站、服装技术研究院、纺织服装实验室。品牌服装从接单到交给顾客手中,时间是一周,甚至更短,而传统服装的周期一般要两个月到半年,而且一般要占用很大的仓储空间。

农民工经过简单培训即可上岗操作。央广网发 孙叶摄

宿松是著名的“裁缝之乡”,千百年来,宿松裁缝走南闯北,养家糊口,造福一方,这也是宿松服装产业的“根基”,而对于红爱这样的智能企业来说,很显然,仅仅依凭裁缝的“当家本事”是不够的,它靠的是宿松人长年走南闯北练就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的胸襟。红爱董事长夏爱珍出身于裁缝,深知这一行业起早贪黑、挑灯夜战的辛苦,所以立志改变现状。这些年来,他先后投入2亿元进行企业智能化迭代。他的儿子夏威不用靠“承袭”他的裁缝技艺守在家乡,而是走南闯北经营品牌。红爱的产品也已亮相米兰国际时装周。

国际模特身着红爱定制礼服亮相米兰时装周。央广网发 红爱公司供图

互联网时代正在诞生太多的奇迹。宿松,地处皖江之首,连结皖鄂赣三省八县。“云”下地利结合“云”上优势,当我们说“条条大路通宿松”时,或可更进一步说“网有所宿,心更轻松”。

记者后记:互联网企业会离普通农民工特别是贫困户越来越远吗?在红爱,记者得到了否定的答案:传统服装企业,农民工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严格培训才能上岗,“手脚笨拙”一些的要被“劝退”,而在红爱,有了智能裁床、智能缝纫、智能悬挂、光电检测、3D量体、SICK扫码、三维展示,许多岗位,贫困户都能轻松上岗,按按屏幕,就能在家门口企业找到自己的工作。宿松红爱的先行一步,为乡村经济描画了新的蓝图。

(央广网宿松11月25日消息 记者孙叶)

来源:央广网

原标题:《宿松调研行丨黄梅戏故里有新曲(四): 身处互联网“乡间”,为何仍能创造新经济的奇迹?》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