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万物皆可“拆”,这个工科男靠一双手火出圈

2020-11-24 32 11/24


原标题:万物皆可拆,这个工科男靠一双手火出圈

这个时代,有一群人在探寻更广阔的知识世界。Via看天下联合今日头条开设看见真知专栏,记录不同行业里探索知识的创作者。他们用自己的创造,诠释了实践出真知这句老话,也给观众和读者带去更多的洞见。
谢建国从小就喜欢翻弄各种物件。2002年,他大学毕业,成为了一名通信工程师,业余时间都在与螺丝和铁锈打交道。将近20年的时间里,他沉浸在各类千奇百怪的新科技与老物件里。拆解的过程,正如法国诗人洛特雷阿蒙所描述的那样,像一架缝纫机和一把雨伞在解剖台上的偶然相遇,这是谢建国所理解的技术之美。
镜头里的这款古董灯座已经泛黄,灯线也破旧不堪。它被生产出来的时候,距离1879年爱迪生发明白炽灯,刚刚过去20年的时间。一双生了茧的手,开始在镜头前拆解这个老物件。灯盖被打开之后,陶瓷内壳与黄铜外皮脱离,中间隔着一层纸质的绝缘层。
内壳上面,是三层半透明的圆垫片,由云母做成,这是一种天然的绝缘材料。在这款灯座旁边,依次摆放着民国时期和解放初期的两款灯座,绝缘材料变成了胶木。此外,桌子上还摆放着九十年代的两款插座,从那时起,胶木逐渐被PS和PV塑料材质取代。
短短五分钟的拆解视频,浓缩了绝缘材料和设计理念的百年演变史。而螺旋形状的标准化插口,经历了120年,沿用至今,这种插口被称作爱迪生螺旋。

这款灯座与美国某地消防局一盏亮了120年的灯泡底座款式相同
视频的作者叫谢建国,来自河北邯郸,原本是一名通信工程师。2019年5月,谢建国开始在今日头条上传物品拆解视频,他给自己取名硬核拆解,目前这个账号已经积累了185万粉丝。千奇百怪的电器在他的镜头前卸下所有防备,比如爱迪生时代的电灯,60年前苏联时代的油浸电容器,童年记忆里的古董游戏机,还有最前沿的新科技产品。而观众也得以窥见不同时代的技术变革。
现在,谢建国每天有一半时间都在研究构造原理,并进行拆解,这是他与物品的发明者对话的方式。爱迪生喜欢探索未知世界,留下1000多项发明创造,而谢建国选择一一拆解它们。他觉得,当一件物品被拆解的时候,它才真正地被完成了。
01
反向爱迪生
和很多男生一样,80后谢建国从小就喜欢拆各种东西,对物品内部的结构和原理充满好奇。他的父亲是工厂里的电工,家里有个大大的工具箱,里面全是电笔、欧姆表、万用表等稀奇古怪的工具。谢建国从小就对这些工具感到好奇,经常偷偷观察父亲使用它们的样子。
几岁时,父亲带他去上班,只要扔给他一个继电器,他就能自己拆解、研究一整天,不打扰大人工作。长大一点,他把家里的黑白电视机等大件物品拆了个遍,挨个研究了内部构造,再完整装回去。
到了上小学,谢建国已经成了学校里的极客,经常带着自己用小电机、小灯泡制作的电子设备去学校向同学们展示。他还在自己的书桌里装上了灯泡,每次掀开书桌拿东西,课桌里都会亮起来。

谢建国在工作室
很多人小时都有过拆东西研究的经历,难得的是,谢建国至今依然保持着拆解和研究物品的爱好:我从小到大游戏都不玩,就是喜欢这些东西,花大量时间学习、看书。
2002年大学毕业后,谢建国在河北的一家通信公司做网络工程师。业余时间,他把精力全放在琢磨东西上,没事就在家里拆点东西,或是看看相关的书籍。他还在家里建立起一间工作室,里面放满了拆解所用的各种工具。
五年前,谢建国辞去了全职工作,靠做音乐和兼职帮一家网络公司维护数据养活自己。多出来的时间,他用来玩拆解、玩音乐、学习知识。
辞职后,谢建国先后学习了软件编程、基础科学和工业设计相关的各种知识。一个东西我喜欢,也不管有没有用,先学了再说。
谢建国爱学习,擅长学习。他在今日头条上传视频,也始于一次学习经历。2019年4月,他出于好奇在网上自学了PR剪辑软件:最开始就是看了个Pemiee的教程,我就想试试看。结果一看一个多月,每天都花几个小时在跟着学、跟着做。
学会后,他想自己动手练练剪辑技术。谢建国发现网站平台鼓励上传原创视频内容,就决定把自己日常拆解东西的过程拍摄下来,剪辑后上传到今日头条。
02
万物皆可拆
最开始,谢建国只是将自己平时通过拆解研究物品的过程记录下来,觉得能有5000人看就不错了,没想到粉丝越来越多。他视频里拆解物品的过程,让很多网友理解了物品背后的原理,在他的视频评论区,总能看到这样的留言:解决了我多年的疑惑一直想知道这个里面是什么样的下次儿子问我的时候,就可以给他看你的视频了。
在视频里,谢建国常拆解的东西主要有三类,一是较为少见的东西,比如苏联的发条剃须刀、海事卫星电话、胶囊胃镜等等;二是生活中常见,但很少有人了解其内部构造和原理的东西,比如游戏机投币器、加油枪等等;三是一些新奇的电子产品和有争议的智商税产品。
让谢建国印象深刻的是拆解一把古代黄铜锁的经历。锁身上用极简单的线条雕刻着花鸟图纹,右侧是H形的锁孔。谢建国将锁拿在手上反复观察,把钥匙插进锁孔,锁梁便带着锁芯从左侧弹出,空空的锁身里,只有左侧开口处留有两个卡扣。

谢建国视频截图
古代的锁没有复杂的叶片结构,却能做到钥匙相互不通用,是通过什么样的机构完成的带着对古人发明的好奇,谢建国从网上购买了一把古代的黄铜锁拆解研究,把拆解过程拍成视频发布到今日头条。
视频中,谢建国将内窥镜伸入锁身观察内部,发现锁身中空空如也。他又将台钳调到锁体内部的宽度,用台钳模拟锁的外壳,演示了开锁的过程。当H形的钥匙插入锁内,锁芯中的两个簧片随着钥匙的推压向内收缩。钥匙完全插入锁内时,收缩的锁芯刚好可以通过卡扣拔出,锁就开了。
通过设置不同宽度的卡扣和锁芯,这种铜锁还可以做到钥匙不相互通用。这让谢建国感到惊叹:我没想到几千年前的人就有如此巧妙的设计,通过内部尺寸的长短大小和钥匙角度的组合来开锁,钥匙还没有通用性。
谢建国也有拆不开的东西。他曾经拆解过一个苏联生产的机械单反相机。历经几十年时间,相机的大部分功能依然完好可用。几十年前的相机,在设计理念和功能结构上已有很多与现在相机不同。谢建国先在视频里将自己对老相机使用方法的研究结果一一说明,才开始拆解这部相机。
底盖、背盖、镜头口、幕帘快门谢建国用了一个多小时,从这部老相机上拆下了近100颗螺丝,却只拆掉了相机下半部分零件,相机的主体没能被打开,上方的对焦环和几个拨盘也没能被拆下来。这台相机的复杂能力超乎了我的理解能力。这个东西太精密了,这么多年过去所有机件良好,别看被我拆了100多个零件下来,我甚至怀疑它还可以用来拍照。

苏联相机
谢建国还是把这条没拆开的视频发布到今日头条上和网友们分享,他不在意被网友们看到自己翻车了,这同样是他学习的过程之一。
在谢建国看来,每一个物件都有两次生命。第一次是它从生产成品到被废弃的过程,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使用寿命。而将拆解的过程制作成视频,则让这件物品被更多的人了解,完成了第二次旅程。在谢建国的手里,这些物件不再是统一生产的复制品,而是独立的个体,来自不同的时代和社会,也有着不同的脾性。
03
从拆解到翻新
随着粉丝数量不断增加,谢建国也意识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有一次,一位粉丝私信他,说自己不到10岁的儿子也特别喜欢看他的拆解视频。谢建国想到,自己应该更加严谨和详细,同时也需要调整一些说话习惯。
刚开始的时候花10分钟20分钟拆完,好歹剪辑一下就上传了。现在意识到要严谨一些,配上字幕和解说,视频时长增加了,有些地方说错了还要重新录制改正。总的原则是拆开后能让大家有兴趣,或是学到一点知识、增长一些见识的。不能让大家在我的视频上白白浪费时间,一无所获。谢建国说。
谢建国开始越来越严谨地对待录制视频这件事。从前一天能录制七八个视频的他,现在开始反复研究和查找资料,录视频花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拆解物品时,他把电脑放在手边镜头看不见的位置,遇到不明白的马上停下来查资料。
一次录制拆解特斯拉汽车空气悬挂气泵的视频,他花了几天时间查资料、研究:有一两天就像疯了一样,随时都在琢磨这个东西如何实现的,模拟它的工作原理。

谢建国讲解特斯拉气泵
如今,硬核拆解账号已经在今日头条拥有了185万粉丝。最近,谢建国又注册了新的账号硬核翻新,用自己的技术将一些旧东西翻新回能用的状态。他说,这是因为他自己和很多粉丝都喜欢看翻新类的视频,但国内平台上90%的翻新视频都是搬运自国外的转载视频,他想尝试着自己做些原创视频内容。
如果说拆解是与设计师对话的过程,翻新则是给这些物件重新赋予生命。11月初,谢建国找到了一件60年代的手动砂轮机。他先是用除锈液清理厚厚的油污与铁锈,再用喷砂清理表面油漆,然后是静电喷涂和烤漆。组装之后,这台砂轮机重新开始运转。
未来,谢建国还想在今日头条上展示些自己制作的小玩意,如果有条件,他还想做个工厂访谈栏目,带爱好机械和电子的网友们去工厂看看,他说: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把我感兴趣的东西,真实展现给志同道合的观众。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