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小天地”里“大作为”| 职工创新工作室成为“增节降”主力

2020-11-23 36 11/23

“思想再解放一点、管理水平再提升一点、经济核算再详细一点、产品产量再增加一点、产品质量再提高一点、生产成本再降低一点、科技进步再加快一点……”这场“进步一个点”的主旋律,就是在2019年8月集团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张永利为公司首个职工创新工作室揭牌时提出的,强调在解决棘手难题、开展课题攻关的同时,要进一步拓展功能,使之成为推动企业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培养职业技能人才的“练兵场”,利用工作室的平台优势大量孵化专利、成果、论文,并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为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一年时间,这个创新工作室在不断探索,勇于创新中逐步达到了“建起来”“转起来”的效果,但面对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他们如何实实在在让创新工作室成为解决生产难题的“新阵地”、推动技术创新的“新利器”和培养技能人才的“新课堂”,实现增效益、节能耗、降成本目的?抓好“选人”这个关键。职工创新工作室成立以来,锌业分公司通过创建职工创新工作室破解生产难题的工作思路,将不同岗位的技术人才组织起来,坚持有创新团队、有工作条件、有管理制度、有创新成果、有经费保障的高标准建设,以加快培养高技术专业人才、高素质创新人才、提升职工队伍整体素质、发挥劳模作用为目标,围绕生产把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故障和技术难题,编写成为授课教程和案例,制作成课件,为青年职工进行技术授课,并成立专项讨论组,结合新技术研究讨论,发挥传帮带作用,一个创新项目从选题、立项、研发、验收等过程由经验丰富的员工领衔,年轻的技术人员参与实际操作,着重培养青工的创新思维。“如果把重大创新科技项目比喻为人体的大动脉,来自一线职工的智慧就如毛细血管。没有后者的支撑,再好的创新项目也难以发挥作用。我们设立创新工作室,就是要打造一个培养技术能手、凝聚能工巧匠的平台。”锌业分公司工会主席孔俊杰说。截止目前,技术骨干共计授课64个课时,组织青工讨论14场次,QC成果3项。其中《降低氧压浸出分散剂单耗》获得2019年度青海省质量管理小组优秀成果,《提高硫回收率》课题在2020年青海省第42届质量管理小组成果交流发布会上获得专家组一致好评,获得省级二等成果。紧盯“效果”这个根本。创新的最终目的是创效,创新工作室成为培养技术人才“孵化器”的同时,以解决生产一线实际问题为目标,大力开展创新工作,攻坚克难,针对制约生产的瓶颈问题逐个把脉问诊,对症下药,小改革取得了大效益,小天地有了大作为。“之前我们的氧压分散剂用量大,造成锌片产量降低,同分散剂用量小,易造成釜内矿浆结块,硫浮选效果差,我们将这个问题作为主攻方向,以全员提案、点题征集等形式寻求良方,形成了以电子显微镜分析水洗硫精矿粒度的方法,准确掌握了分散剂的最佳加入量,分散剂单耗由22kg/t.Zn降低至10kg/t.Zn以内,辅料成本大幅度下降。”创新工作室冶炼工作师杨泽说。焙砂作为中和除铁工序的中和剂,消耗量居高不下,带着这一问题,创新工作室成员蹲守在生产现场,分析生产指标,在多次的反复试验下,提出了将中和渣直接加入高压釜,不但未影响浸出率,而且有效降低了浸出液酸和铁。同时通过技改完成了焙砂调频连续加入,焙砂单耗降幅明显,2020年1至9月累计降低145kg/t.Zn。“职工创新工作室不应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工作场所,它更应出成果、出人才、出效益。”氧压车间副主任解万文说,“实践证明,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创新工作室正成为能出成果、能出人才、能出效益的好平台。”培养出优秀技术人才是一种激励,一个生产难题的破解就是一份佐证。2019年以来,创新工作室申请专利6项,技术成果18项,在各类中文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职业技能提升14人,人才成为该工作室发展的不竭动力。目前多项专利已经投入生产并得到广泛应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如今的“锌业分公司职工创新工作室”代表的不仅是精湛技术、创新精品、应用成果,更是一种不畏艰难、勇于攀登、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很快,职工创新工作室的功能在整个西矿集团各单位出现了“蝶变升级”——各单位开始有意识地确立攻关项目,带动更多职工参与小改小革、创新创效,为公司降本增效做出了较大贡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