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未成年人的权益是一种公共利益”!两个论坛给出涉未公益诉讼和未检智能化新路径——

2020-11-22 26 11/22


“到位而不越位,主动而不盲动。”
“立法层面可探索赋予检察机关罚款、拘留、诉前证据保全措施等手段,扩大调查核实权的自由度和广泛度。”
“智慧未检仍要以办案为中心,技术手段要以安全可靠为基础。”
未成年人是未来的建设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11月17日、18日,浙江省检察机关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推进会、全国未成年人检察智能化发展研讨会在诸暨召开,专家云集,思想碰撞,共话未成年人检察工作。

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

01


在浙江省检察机关涉未成年人公益诉讼推进会暨省未成年人刑事司法研究会学术年会上,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孔璋,检委会专职委员沈雪中,北京师范大学未成年人检察研究中心主任、教授宋英辉,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员姚建龙等专家学者,省直相关部门负责人,市级检察院及部分基层院分管副检察长、未成年人检察部门负责人等参加会议。

会议聚焦未成年人权益保护重点难点,就如何精准把握涉未公益诉讼重点领域,如何穷尽检察监督手段,加强未成年人全面综合司法保护,以及围绕如何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依法积极稳妥办理涉未年人重大敏感案件,以及加快未检机制创新实践进行了充分的交流研讨。
与会专家认为,目前,涉未成年人检察公益诉讼取得较大成效,特别是等外领域探索不断取得突破。办案中要立足法律专业,体现专业水平;要精细化办案,探索源头治理;要以整体为视角,寻找制度漏洞;要注意刚性监督和柔性沟通有机结合;要坚持最有利于未成年人的原则。





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孔璋副检察长表示,浙江省涉未公益诉讼起步早、发展快,在服务疫情防控大局、回应人民群众关切的社会公益问题、探索创新一体化公益诉讼办案模式机制上持续下功夫,积极了一些经验做法和典型案例。下一步,要正确树立办理涉未公益诉讼的立案观、程序观、证据观,切实提高案件的精准性和规范性,积极探索新时代未检工作模式。

未成年人检察智能化发展

02


在未成年人检察智能化发展研讨会上,各地检察系统代表、院校专家与来自阿里巴巴、腾讯、字节跳动等互联网企业代表一同围绕“智慧未检的地方探索”、“智慧未检的技术对接与社会协同”两大主题,就智慧未检的基础理论建设、如何破除发展不平衡性等桎梏、如何有效提升检务效能等核心问题进行了交流。

与会专家代表一致为全国检察机关智慧未检在多部门衔接互动、社会参与便捷化、提升办案质效、创新法治教育等方面不断探索,智慧未检平台从单一模式到多功能整合的发展模式点赞。并表示,发展智慧未检需要重视数据积累和信息保密,需要提升平台智能化程度和维护能力,需要加强基础理论研究和社会资源整合。





最高人民检察院第九检察厅厅长史卫忠向社会各界对未成年人检察工作的支持表示感谢。他指出,未成年人公益诉讼要继续强化认识,明确职责,主动开展工作,坚持督导而不替代;要健全相关机制,完善方案规划,强化研究、指导,明确推进未成年人保护社会治理的目标;重大敏感案件,要提高办案能力,强化指导,提前介入,提高精准办理水平。在未成年人检察智能化发展方面,要能够在发现报告、沟通联动、跟踪干预、落实督导、分析研判过程中解决现实难题。今后要从争取理解支持、加强规范引导、厘清界限分工、注重信息保护、提升智慧水平等方面开展好工作。

来源:诸暨检察

【来源:浙江检察】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email protected]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