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我们, 都是等待信息投喂的猪!

2020-11-20 34 11/20

我们,都是等待信息投喂的猪。

10年前,尼古拉斯·卡尔(Nicholas G. Carr)写作《浅薄》的时候可能没想到: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他的“预警”以如此之快的加速度变成了现实。

在过去10年里,我们不仅只是因为搜索引擎的崛起而丧失了“记忆”,还因为智能推荐和信息推送丧失了思考能力——我们所认知的世界,与真实世界相距甚远——更确切地说,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已经是一个被互联网巨头塑造出来的“美丽新世界”。

01

信息推送:时刻等待投喂

早在近100年前,传播学者李普曼就在他的《公众舆论》中提出了“拟态环境”(Pseudo-environment)的概念——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虽然客观真实,但人们对世界的认知却只是一个“象征性的现实”。

在大众传播极为发达的现代社会,人们的行为与三种意义上的“现实”发生着密切的联系:一是实际存在着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现实”;二是传播媒介经过有选择地加工后提示的“象征性现实”(即拟态环境);三是存在于人们意识中的“关于外部世界的图像”,即“主观现实”。

在信息极易获取的移动互联网时代,“信息推送”正在强有力地塑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

刚刚:山东女子因不孕被婆家三人虐待致死,案件发回重审——社会很糟。

7分钟前:法国一电台重大失误!误发英女王、美前总统等近百条讣告——法国好乱。

下午1:32:美国总统第三顺位者感染新冠——美国真惨。

下午12:40 吉林延边通报,一对夫妻新冠确诊都复阳——还得戴口罩。

……

我们拿着手机嗷嗷待哺,等待着互联网巨头不间断的投喂,毫无抵抗地让他们塑造着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果他们密集推送的信息显得“美国很糟”,我们便认为“美国很糟”;如果他们的推送内容显得疫情很重,我们便认为疫情很重,并以此为依据做出相关决策。

我们对这个世界现状的认知和决策,已经在很大程度上由信息推送所决定。

我们早已放弃“抵抗”。

02

智能推荐:信息阶层固化

理论上讲,智能推荐技术是可以从算法上突破“信息茧房”的。

如果不是互联网巨头们基于商业利益有从流量角度的考量,我相信算法是完全可以向用户推荐“茧房外的内容”的,而不是仅仅满足用户的喜好。

但是,智能推荐更大的问题似乎在于,它正在不可逆转地固化我们所处的“信息阶层”。

信息质量,在现实中是有高低之分的。那些真实、有用、相对深刻的信息,可以塑造一个相对高级的信息阶层;与此相反,肤浅、无价值的信息,同样可以塑造一个低端的信息阶层。

基于用户的行为习惯,算法更加倾向于向用户推荐他们 习惯获取/令他们“舒服”的内容;然而,这种用户行为习惯对算法周而复始的“训练”,将使用户得到更多同一属性的内容;反过来,这些被推荐的内容,又再次强化用户的使用习惯,直至“信息阶层”完全固化。

如果你是一头“娱乐信息猪”,你将会变成一头“更肥的娱乐信息猪”;如果你是一头“心灵鸡汤猪”,你将在反复取心灵鸡汤的路上义无反顾地狂奔……如果你身处“低层次的信息阶层”,你所处的阶层将在反复推荐中被强化。

因为智能推荐的存在,你可能永远都无法走出“信息阶层”的“猪圈”。

03

社交推荐:分裂的价值观

智能推荐的问题显而易见,但人们试图突破其局限的努力却将人类导入了另一条歧路。这里的典型代表,就是“社交推荐”。

理论上讲,打破智能推荐带来的信息茧房效应,最简单的方式就是用“社交推荐”代替“智能推荐”。通过社交推荐,人们将从自己的好友、亲属、同学、同事那里获取到不同的信息,由此提升自己对世界的认知。

但是,在新冠肆虐的2020年,我们发现,“社交推荐”不但没能突破“信息阶层”,反而在“信息阶层”当中制造了“价值观的分裂”。

通过社交推荐,人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判断“好友”的“价值取向”——你在朋友圈里发布或转发的内容,足以展现你的立场。

年初的“方方事件”,让很多老友反目成仇、割席断袍;如今的“反/挺特朗普”问题,也让很多人互相拉黑——通过“社交推荐”,人们终于知道自己的亲人好友“原来是这样的人”,从而将他们屏蔽在自己所处的“信息阶层”之外。

产品设计者们一定没想到,他们通过社交推荐让用户突破“信息阶层”的努力,竟然向着自己初衷的反方向一路绝尘而去。

04

搜索:被“外包”的记忆

10年前,当尼古拉斯·卡尔在《浅薄》中批判谷歌时,人们可能没想到,搜索引擎在今天竟然会成为一个“相对有深度的工具”。

相对于信息推送和智能推荐,搜索引擎似乎还不算是“信息投喂”。人们至少还需要有针对性地使用关键词主动去做“搜索”这个动作。而在今天,对于懒惰的受众来说,“搜索”这个动作,都显得多余,它反而更像是一种“劳动付出”。

但《浅薄》中有一点是无比明确的:我们的记忆已被“外包”。我们无需记住任何知识,只要条件允许,只要去搜就可以了。

搜索引擎,为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在用“排名”的方式,塑造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如果数据库里存在这个数据,则这个数据会成为人类的共同记忆;如果这个数据排名靠前,则这个数据就会很容易成为人类的共识;如果这个数据被人为从数据库中抹去,那么……它就从来都没有发生过。

人类已经没有“记忆”,搜索引擎的数据库取代了人脑记忆。理论上讲,这也相当危险。因为:记忆,是构成逻辑判断和决策的基础。

作为一群“每天等待信息投喂的猪”,信息推送、智能推荐、社交推荐和搜索引擎,正在为我们重新塑造真实世界之外的“拟态世界”。

换句话说,你的世界观,很可能就是他们“想要你形成的世界观”。

细思极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