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从辅助检查到辅助诊疗,AI破题分级诊疗

2020-11-20 35 11/20

在上海静安区共和新村、宝山路等地的四家康健驿站里,4台智能眼部筛查OCT系统,每周都会组织老人进行免费眼底筛查。

很多老人都是第一次进行OTC(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实际上,这项技术是目前检查眼底疾病的先进手段,通过它,医生可以看到视神经和每一层视网膜的细微病变,清晰度比B超高10倍以上。

社区中的OCT系统,区别于传统OCT,而是加载了平安集团的AI辅助诊疗功能,可以将眼底检查和AI病灶筛查无缝结合,不仅能拍摄清晰的眼底影像,还可以自动识别20多种常见的眼底病灶,宛如一名经验丰富的机器人医生。

这套智能筛查系统,借助的是AI重要的图像识别应用,可以通过深度学习分析数十万张眼底图像数据,将患者的图像与数据库进行比对,看看究竟是视网膜变厚还是黄斑水肿。从检查到出具报告,全过程不到三分钟,经过培训的志愿者即可完成操作。筛查过后,再由上级医院专家远程复诊。

社区完成筛查,需要治疗的患者直接安排转诊,带着AI助手,平安联手医院、康健驿站组成了全新的“医联体”,摸索出了一个预防+治疗的新链条。

当人工智能进入医疗,当医疗进入社区开启辅助筛查后,既往难以解决的大医院虹吸效应,患者“排队2小时,看病5分钟”的痛点正在被技术击破。

AI究竟如何悄然进入了人们的健康场景中,改变医疗方式,重塑就医体验?AI又要成为用户的健康管家,医生的辅助帮手?平安的智慧医疗布局,正在成为答案。

人工智能入局医疗场景

“人满为患”,是很多人提起医院最初的感受,尽管近年来卫生医疗体制不断改革,包括组建国家医保局,全面推进医保制度改革,从医疗卫生体制、医药流通体制以及医疗保障制度,希望通过顶层设计,改善医、患、药关系,缓解现有就医难、就医贵的问题。

只是由于中国基层医疗建设不完善,患者长期“趋高就医”成了习惯。反观境外医疗体系,英国95%的医疗服务由全科医生完成,美国超过80%的居民首诊也都是在基础解决。在就医路径上,如果能够由基层从患者早期预防、前期微小症状时就提前介入,在保健、健康教育层面先行,再由医院专家跟进,分级诊疗路径走通,很多医患问题即能迎刃而解。

因此,十三五医改规划中,就明确了三级医疗保健,一级医院,负责诊断明确、病情稳定的慢性病,为康复期的患者与老人进行治疗与基层筛查,二级医院负责承上启下,三级医院负责疑难重症。

这条分级诊疗之路,需要政府与市场两条腿走路,政府顶层设计给到支持,市场之手、企业之力来实现改革。让人欣喜的是,平安正带着AI技术革命,为基层医疗机构及医生创造全新的发展机遇。平安所撑起的医疗服务半边天,不仅仅是国际经验,而是切实的技术路径带来的全新驱动力。

以平安AI与OCT结合的智能眼部筛查系统为例,这套产品平安智慧医疗、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与美国光视共同研发,运用于三甲医院的辅助诊疗,也进入了上海的社区卫生中心,筛查检测结果可以与三甲医院名医直连,实现了患者的无缝转诊,切实发挥出了技术助力分级诊疗的作用,受到居民们的追捧。

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孙兴怀教授是该系统落地的主要参与人。在日前中国平安医疗生态圈首次体验分享会上,他介绍道,由于市民对眼科疾病的认识程度较低,很多前来就诊的患者病情往往已经很严重。其实,很多眼底病变可以通过定期检查及早发现和及时治疗,但在社区卫生服务基层薄弱的地区,眼科服务供给远远不够,眼科检查设备也非常紧缺,一台好的设备可以辅助医生极大地提高诊疗水平和效率。

平安的OCT智能眼部筛查系统具备效率高、操作简单的特性,是业界第一款将自动化OCT眼底组织结构成像和AI病灶筛查无缝结合的人工智能影像筛查系统,能够覆盖20多种病灶,可在3分钟内完成检查并获得智能筛查报告。

眼底筛查场景之外,能够类人脑运作、进行智能识别的人工智能,已经进入医疗领域的方方面面,甚至更复杂的学科辅助诊断中,尤其在智能问诊、影像辅助阅片、疾病预测等在医疗服务环节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AskBob医生站”是另一个平安将AI用以医疗场景中的探索。平安智慧城市智慧医疗事业部总经理谢震中介绍道,作为一款AI助手产品,AskBob医生可以通过对临床指南、专家共识和大量经典案例的学习,帮助医生应对挑战。

现如今,AskBob医生通过人工智能学习技术,在心血管诊疗方面的专业度可以媲美三级医院住院医生水平。在近期举办的亚洲心脏病学会大会上,平安的Askbob以97.7比93.9的比分看齐了三级医院派出的参赛医生团队。

前不久,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主办的国际顶级生物医药发现比赛AI Cure Open Tasks上,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凭借“AskBob智药”核心技术,位列新冠肺炎继发感染药物抗菌性预测榜首。

医疗科技推进分级诊疗

分级诊疗的概念要真正实现,需要突破不少阻力。在谢震中看来,一方面,强基层需要一个过程,无法一蹴而就。另一方面,基层医疗资源的稀缺,造成了患者信任度缺失。这其中,有体制与政策能解决的问题,也有科技更擅长推动的改变。

事实上,在医疗行业中,非结构化数据占整个数据量的90%左右,如果能够深挖这些海量影像数据背后的价值,将对精准医疗研究、个体化治疗、疾病治疗与疗效评价、重大疾病的风险评估等具有重要意义。

依托平安集团庞大的五大医疗数据库,平安智慧医疗建立起了全球领先的医疗数据中心,其中疾病库包含约10万个疾病概念、42万疾病术语等;医疗产品库包含18万份药品说明书、8.4万中药方例等;处方治疗库包含15万条处方信息、3千万医学文献等;医疗资源库包含50万中国医生信息、220万科研人员等;个人健康库包含10亿诊疗信息等。目前,平安已拥有全球第二医疗科技专利申请数,具备全球领先的科技实力。

谢震中表示,从平安的角度看,医疗科技最大的价值之一,就是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效率,赋能医疗资源,短期内提高基层医疗水平。在眼科、影像学等医疗场景中,已经明显感受到,AI智能系统筛查与判断的精准度几乎可以媲美专家,远胜于零经验的医生。“中国的城乡差异巨大,尤其在稀缺医疗资源分配方面,如果利用AI技术,基层医疗可以很快达到新的阶段,提高基层用户生活质量,推进整体健康程度的提升。”

医疗数据不断充盈,疾病图谱逐渐完善,在此基础上,平安再深度开发设计辅助筛查与辅助诊疗产品,帮助基层医生运用到日常医疗服务中。谢震中坦言,要做到产品自动化辅助诊断,并不容易,因为如果只是单病种识别,反而会降低筛查效率。在实际临床设计中,一个AI模型需要能够识别数十种疾病,才能真正帮到医生,这背后需要对医疗场景足够了解。

另外,分级诊疗的关键,是建立起医患双方的信任。为了提高产品公信力,平安选择与三甲医院专家联合开发AI模型,以真实世界的数据来验证模型,以此提升产品精准度,完善体验度,真正服务于基层医生。

2018年,平安的智能眼部筛查OCT系统就在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交通大学附属第一人民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共同完成了临床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系统在图像质控、病灶检测、急迫性判断3项辅助医疗任务中准确率为99.2%、98.6%、96.7%。

谢震中总结道,在产品和技术基础上,形成社区场景、社区再链接远程医疗的就诊体系,三甲医院的医生能够远程进行诊断。这个过程中,如何让AI更有效地帮助到基层百姓,从基层社区,到基层医院,使三级联动更有效,就是平安集团所聚焦的工作。平安智慧医疗则通过与全球领先的医学健康企业、知名三甲医院等展开合作,已开发出覆盖3000多种疾病的诊断治疗模型及30多种全科常见病的用药推荐模型。

在平安看来,分级诊疗还不是简单的政策和单个产品或者系统,而是医疗大健康的一个状态和流程。因此,利用平安旗下全国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流量入口平安好医生,平安将AI辅助诊疗系统前置在了就医问诊过程中。

平安互联网医院院长谢红介绍道,平安好医生的AI辅助诊疗系统包括四大板块,即智能重症监控系统、AI智能辅助问诊系统、合理用药监测系统和智能医疗安全监控平台。在AI自助诊疗系统、全职医生的帮助下,即便是在问诊高峰期,平安好医生也尽量为所有用户提供具有针对性的指导和帮助,同时可以快速筛查高风险案例,及时处理,时时干预和预警,确保患者安全。

在谢红看来,尽管国家通过调整医保报销比例,鼓励患者前往社区医院就诊,但因为没有家庭医生,缺乏基础的分级诊疗概念,大多数患者还是首选大医院就诊,而真正罕见病、重症患者的就诊空间就被大大挤压。可实际上,30%的患者疾病都是常见病,互联网医院完全可以联动三甲医院的医疗资源,在线为患者提供诊治,从而避免病人奔波,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焦虑情绪。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有着多年传统医院临床经验的谢红认为,在以往医疗模式中,医生与病人的关系是以疾病为中心,而在互联网医疗模式中,是以疾病和健康为中心。依托互联网的医疗平台可以为患者建立健康档案,提供24小时的诊断服务以及有针对性的健康计划,从防治结合的角度,提高病人的疾病知晓率。5年前,平安好医生就以30亿资金投入AI Doctor。AI
Doctor能做大量基础性工作:语音和图文交互、引导用户准确描述病症,形成结构化病史,提供智能诊断方案供后端专科医生参考。

医疗正在进入一个线上线下深度融合的阶段,互联网与医疗科技就是将医疗服务做精做细,确保问诊的时效性与医疗品质,同时以人工智能进行质量管控。谢红希望,患者来到平安好医生,可以为他寻找到最优化的医疗途径,为他做好全程的医疗健康管理,让每个家庭都有家健康档案。希望通过全社会的努力,把以疾病为中心的医疗模式逐步转变为以疾病加健康管理为中心的医疗模式,这势必将有助于推进分级诊疗,缓解医患关系,搭建良好的医患桥梁,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

随着社会老龄化程度的加剧,医疗健康市场在快速扩大,预计2019年到2030年将从6万亿增至16万亿人民币,各方需求显著,并且处在有利的政策监管环境下。平安集团正以科技为锚,促进中国医疗体系高速运行。

如今,平安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其中很大一部分会投入到医疗生态圈,通过赋能政府,作为服务线下医疗相关方的入口;依托智慧医院核心系统,助力医院全面提升运营;赋能医生,打造医疗领域的“Bloomberg”智库AskBob,在临床、科研等领域全方位的辅助医生;赋能公共卫生系统,以应对流行病突发事件;打造慢病管理平台,助力慢病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提供药物研发、质管、集采一揽子方案。随着大数据、云以及人工智能的发展,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在平安的医疗版图中已经初见雏形,从家、社区、基层医院再到医院,一个真正从院内到院外的大健康场景在逐渐丰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