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青岛新经济新动能:这个第一名,意义大不同

2020-11-19 29 11/19

“从开始疼,到疼得最厉害,经过了多少小时?”日前,在青岛大学医学院痛风病专科门诊,一个机器人“医生”给病人预诊,数据上传到坐诊医生的平行痛风智能诊疗系统上,大大缩短了就诊时间。

这款全新的“智能问诊机器人”,由青岛高新区企业青岛中科慧康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生产,可以提供包括专业化问诊、诊断建议方案、治疗建议方案、用药提醒、饮食推荐等在内的一系列服务。

像中科慧康一样,青岛高新区的众多机器人企业,正智造出一批批各有神通,大显神威的机器人:

通产智能科技公司的智能机器人,可以完成身份证分检系统、自助体检系统、微车管所、视频会见等功能;

科捷机器人公司的注塑机器人,一次可同时抓取32个零部件,极大提高生产速度和准确率;

青岛新松机器人的巨无霸港口机器人,体型长达15米,可载重65吨。虽然体积大,但可以做到定位精度小于5厘米,最大运行速度7米/秒。

作为青岛市机器人企业集聚地,在全市“高端制造业+人工智能”攻势引领下,青岛高新区已累计引进相关项目200多个,培育人工智能领域瞪羚企业8家,总投资额超过160亿元。

此外,医疗医药产业链已累计引进150余个项目与330余家市场主体,总投资额超过140亿元。

截止目前,青岛高新区新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335家,比去年同期增长38.4%;29家企业获批建设青岛市首批技术创新中心,占比21.8%,位居全市第一。

在疫情影响的背景下,今年前三季度,青岛高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增速6.0%,继续保持全市第一;较上半年提高0.5个百分点,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工业增加值增速10.7%,全市第二;工业投资增速64.7%,全市第一。

需要指出的是,前三季度青岛高新区取得的成绩,不止是数据的突破,逆势突围,更代表着青岛新兴产业、动能转换的方向。

以青岛高新区为领头雁,新经济正在点燃青岛城市发展的“强引擎”,青岛新“四区”隆起全市新旧动能转换制高点,提升城市发展新势能:

在西海岸新区,“海上石油工厂”P70等一批高端海洋装备从这里走向世界,华大基因建成全国首个海洋基因库;

在青岛蓝谷,以海洋试点国家实验室、国家深海基地为代表的海洋科技研发服务产业快速发展;

青岛高新区获批国内首家“国家机器人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产业链项目,占全市机器人企业的80%以上;

胶东临空经济区打造汇集航空科研、航空制造、航空运营、航空维修和航空偏好型产业为主的千亿级临空产业链。

这些来自前沿技术领域的项目、企业和产业链,正在为青岛打造世界工业互联网之都、抓住新一轮产业变革机遇提供全新引擎。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