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请登陆

教育机构苦流量久矣!私域“之殇”,受困的私域运营,该何去何从?

2020-11-18 33 11/18


原标题:教育机构苦流量久矣!私域之殇,受困的私域运营,该何去何从

花无缺作为增长运营咨询/顾问,也曾给很多企业做过实地辅导,也让他有大量机会,近距离观察各公司的实际运营状况,并且对各家的业务数据,非常了解。他近期,还找大量一线运营操盘手,进行了深度的交流,并作出横向比较研究。
让我们来看看我们要如何进行私域布局私域增长的未来方向是什么
私域事件回顾
私域概念大火和私域增长受到重创,几乎发生在同一时期。
业内不论怎么对私域进行定义,说来说去,几乎等同于是在说做微信个人号,大家拼命往成百上千的个人微信号上加人,然后通过朋友圈和社群打造人设IP,并进行销售转化、售后服务。
而现在,距离weool被微信封禁关停、批量封号事件,已经过去5个多月,从用户引流、社群运营到朋友圈营销等一系列增长环节,都变得束手束脚。
紧接着,腾讯发布了Q2财报,并且首次在财报中提到了私域这一概念。
首当其冲,企业微信被看作是私域的主阵地之一,瑞幸,完美日记,乐凯撒比萨,宝岛眼镜等明星企业,也纷纷尝试着入驻了企业微信。下文:企业微信,统称企微;个人微信,统称个微

瑞幸咖啡的运营流程截图
瑞幸咖啡将用户引流到企业微信群后,在群内发优惠券为主,基于中高频的咖啡消费场景,资源投入少,运营动作相对还比较简单。
这种玩法,适用于高频场景,轻度营销类业务,可以专门用来发放各种折扣券、优惠券,进行客维服务等。
企微有哪些增长障碍
企微能成为个微的最强替补嘛就目前看来,对于是否要入驻企微,并全力以赴投入资源,业界且持观望态度较多。
无外乎以下三大原因:
1、用户转移成本过高,决策不经济;原本沉淀在个微里的用户,一般都不愿意再重复添加企微。
教育行业如:跟谁学、新东方、学而思,每一家都有近万个微信号,靠私域起家的美妆黑马-完美日记,则是个微+企微同步进行。
这些个微,是这些企业的命根子,是企业的核心用户资产,我们也不得不关注背后的成本要素,这些要素分别包含了微信账号体系、手机硬件、用户转移过程中的损耗、业务模式和组织管理的调整等等。
原来的私域体系有多成功,转移到企微的阻力,就有多大。
2、企微营销价值的发挥空间,目前还尚且较小;例如企微朋友圈,一天只能发一条,极大限制了朋友圈营销动作。
我作为一位普通用户,添加了各种企微后,几乎每天都能在私聊窗口,收到企业方的小广告,从以前被动在朋友圈看广告,现在反而变私聊窗口强制看广告了,企微带给我的体验更差了。
再比如,动辄同时管理几十个、几百个微信群的社群运营们,面对被阉割了各种功能的企微,在实际操作过程中,不是那么顺手。
3、对企微封号的恐惧和安全感缺失;如果个人号封号,会带来一定程度的损耗,也只是让人感到焦虑,如果企微封号呢
我们再大胆假设,万一哪天,你不小心触碰了企微的红线,被封掉企微的经营主体呢经济损失将是毁灭性的,其结局可能是让人想跳楼。

某行业群,有几个人抱怨公司企微号被封
不是我危言耸听,一直以来,微信平台的运营规则,从来都不是透明的,而且封禁运营主体,一般都不会告诉你原因和理由是什么。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
1、企微和个微,都得实名认证,企微绑定的个微号,不能违规被封,一旦被绑定的个微被封,企微加人也会被限制,关键还不支持解绑和更改绑定。
2、企微千万不能违规操作,降低大规模营销动作频次,一旦被封禁,就没有解封办法了单个企微账号,非企业主体。
过去一言不合,百万级公众号被封,大家也是见怪不怪了,面对平台方不透明的惩罚规则,从业者严重缺乏安全感。
3、企微与经营个人IP的主流趋势,背道而驰;现在人人都注重打造个人IP或拟人IP,与企业微信强调机构品牌的产品定位而言,机构品牌恰恰牺牲了这一营销价值,而以人为本的IP营销,包含了有温度、亲密度、个性化等经营理念。
现在的用户,越来越不喜欢面对冷冰冰的机构品牌,企微的机构化基因,天然就决定了其温度偏低,隔离了人与人之间的亲密度,也弱化了网红IP们的个性化特色。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围绕机构品牌的平台产品,诸如:微博企业蓝微、微信企业服务号、抖音企业号等等,总体而言,都被强大的个人IP、网红们打败了。
不过作为机构品牌与用户之间的沟通载体,特别是对于大企业、大品牌、刚需服务场景,比如:医院、银行、学校等,用户目的性明确的情况下,企微也确实是非常好的服务窗口。
企业微信定位是什么
总而言之,不论是对商家而言,还是对用户而言,企微都不够友好。
看到这儿,你可能会嘀咕了哥们,你是来黑企微的吧
不不不,我上面说的,仅仅只是客观事实而已,是确确实实存在的普遍痛点。
微信教父张小龙一贯以来,都秉承着用户体验第一的产品理念,企微亦能看到他克制的风格。
企微和个微,似乎成为了对立不统一的关系,既要满足B端商家多样化的营销、规模经济需求,又要兼顾C端用户极致体验,这也根本就是难以调和的一对矛盾体。
张小龙的克制,是因为怕无数商家乱来,更怕商家搞坏微信生态。
2019年微信之夜,张小龙展开了对企微产品理念的阐述,他说人就是服务,让每个员工可以直接为客户提供服务,以连接为基础,在帮助企业连接组织内部与办公系统的基础上,实现对消费者市场的有效连接。

简而言之,张小龙希望商家,最好不要过多打扰用户,也希望大家不要仅仅将企微当办公管理软件来用,商家应该更注重为客户提供持续的服务价值。
但是,我们不得不反问一句没有持续的交易价值,谁能持续有动力提供相应的服务价值呢。
不论张小龙怎么解释,企微看起来,更像是企业内部OA办公系统,是阿里产品阵营钉钉的竞品,而且还被阉割了多半营销功能。
只是,商家的商业诉求,能跟服务环节完全切割开来吗我想大家的答案,一定是不能,因为不论是什么企业,其每一个营销运营及服务环节,都有着不可分割的紧密联系。
私域运营该何去何从呢
首先,我们需要从繁琐的运营细节中,抽离开来,看行业的底层逻辑,明确三个不是。
私域不是战术,是关乎众多企业生死的战略,圈内就经常讨论日渐强大的字节系,字节系掌握着巨大的流量议价权、行业数据,作为平台方,其实早已暗中计算好了各个行业的营收利润率,最具规模化土壤、最赚钱的环节,都是字节平台,迟早要吃掉的盘中餐。
有一天,我在朋友圈发了一句短笑话在微信赚到钱的人,都在抖音赔光了,很多人留言,表示赞同。
意思是在大型平台生态中,你永远都只是打工人,你今天的努力,都是为了让老pig板ai以后过上好日子,而唯有私域,才是企业的最后一道防守线。

私域不是同行之间的竞争,是与大平台的非零和博弈,早布局,早一点避免陷入平台资源纷争的内卷,头部网红和头部企业们,几乎把持着80%的用户资源,不论你是通过内容自己做流量,还跟平台买流量,都面临成本不断上涨的过程,这个过程非常痛苦。
反观所有最后能活下来的企业,都是因为掌握了用户资产和成本优势,建立私域,则是为了资产成本两手抓。
私域不是做AB单选题,在个微和企微之间,你不需要思考做与不做,是看做多做少,做浅还是做深,私域是资源效率配置的一种经营策略。
跟谁学的社群运营案例,算是教育行业标杆学习对象了,他们有标准引流动作,所有用户,都会先引导入群,然后体验各个学科的免费课程,他们的全运营流程,由半机器人+人工服务相结合,并且跟谁学依然还在用个人号在进行营销和学习服务。

跟谁学的运营流程截图
月营收已经大几千万的轻轻家教-CEO,前段时间私底下分享说我们用个微做引流、销售转化,企微做后端学习服务。
他还说微信一直在给运营方增加难度,不能坚持的公司,就淘汰掉了,有些团队封过几次号,就放弃了。私域运营门槛是提高了,确实也卡住了很多人,但我们也经历过小范围封号,已经有心理准备,其实做好过程管理,合理利用第三方工具,损失在可接受范围之内,两权相害取其轻嘛。
综上,私域必须搞,个微也要继续做,而且要重度投入,而企微,则需要慢慢上车,切莫操之过急。
请对你的私域用户进行估值
建设私域体系,我们需要算一笔经济账,盘算一下,这笔买卖划算不划算。
有一次,我问一位做珠宝、高端手表的老板,他经常带着4台手机,我问他你的微信号里,有多少好友啊一年大概能带来多少收入呢,他回答:一年六七百万收入吧,每个微信里面有3000多好友。
我帮他算了笔账那你每个号,得值一两百万呀,平均每个好友的估值是500-800元,那我建议你再做几个新号。
过了没多久,这位老板跟我说,他又养了5个新号,打算以后将门店客人都往新号引流。
有人觉得做私域的门槛,越来越高,从养号、获客、引流再到运营营销,每个号还要配一部手机,好像费时费力又费钱,这让很多人,望而却步,很难下决心做出决策。

如果你能算明白最小单位的经济价值,小到每个微信号、每个好友能带来的商业价值,以及为此你需要付出的成本,只要收益大于投入,那这个决策,就不那么难做了,就像我上面的举例,究其根本,还是没认真算过细账。
为什么我依然建议你做个微

建立标准运营流程
还是拿瑞幸咖啡、完美日记、新氧、跟谁学举例,他们是非常重视私域运营的几家头部企业,他们会不断把引流、加好友、邀请用户入群,设计成标准的运营流程,不会等做大活动的时候,才做这些运营动作。
私域运营,绝不是某个活动创意,就可以实现爆发式的增长,靠的是日积月累,在引流过程中,他们会提前准备大量微信账号,设计用户分流页面、微信活码,而正是这些细节的积累,他们也较少触碰微信的规则红线,私域体系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贯穿到业务场景方方面面的细节中去。

一些增长负责人,会跟我说我们也做了私域啊,我想说的是你们是偶尔搞搞,还是每天都在做,每个环节都有做,有没有制定私域运营的核心数据指标呢,只是做了,但不彻底,说明还没进入精细化管理、精细化运营阶段,结果就是成本浪费,经营效率低下。
很多运营团队非常纠结,我们现在是继续做个微还是转移阵地到企微呢
前面已经讲过了,企微和个微,是两种不同的产品理念,企微是一片新的试验田,受制于对营销功能权限的克制,整体运营效率,还不是特别高。
但我们可以两条腿走路,做好用户资源分类和配置规划,比如:个微重人设打造、裂变增长,特别是重度朋友圈使用者、重度营销驱动的业务,个微有无可比拟的优势,而且每个微都关联了一个视频号账号。
需要注意的是:个微,并不适合做集中式的大规模引流,适合有节奏的做增长。
就像本篇文章的几个标杆企业案例一样,我们必须做好用户资源与个微账号之间的运营路径设计。
我的建议:
单个老号,每日加好友数≤200人
单个新号,每日加好友数≤50人
每个微信号,加够3000+4000人,就不要再批量导流了,预留一些日常的进量空间,甚至是定期清理掉一批没价值的用户。
屯号、养号是需要长期去落实事情,不能临时去计划,用户引流增长,需要通过大量的微信号做承接,不要把增长目标,寄托于一个爆炸性的活动策划上。
比如教育培训行业:一家年营收1000万左右的公司,至少有30-50个账号,一家年营收3000万的公司,至少有200-300个账号,大概是每递增1000万营收,就要增加约50个账号。据我所知,很多月营收做到5000万以上的公司,一般有超过1000-2000个账号,通过个人号数量、产品定价等参数,可以大概测算出一家公司营收规模。
当然这部分建议,仅做参考,需要具体情况,再进行具体测算。
分流方式,主要是以下三种:
1、群码分流
2、账号分流
3、时间分流
很多私域做得好的机构,都有开发设计专门的活码页面,提前设置好二维码自动切换功能,如果自己没有开发条件,也有很多第三方工具可以用。
分散式配置、集中式配置,还是结构化配置归根到底,还是要不停地试错和推演,然后得到最适合自己的模式。
而高价值用户,则通过企微来进行后期服务,等企微有相对成熟的土壤后,把握好最佳时机,再加大投入。
文章看到这里,我相信很多人,依然充满了困惑,脑子里还是有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可能是:
可我还是怕封号啊,有什么办法规避风险吗
手里的号不够用怎么办有什么办法多攒一点吗
个人微信管理起来很麻烦,效率低,有什么好的解决方式吗
如何通过私域实现规模化增长有哪些值得深入学习的标杆企业
社群+直播模式的SOP是什么有哪些值得借鉴的新思路
.....
以上问题,花无缺已经准备好了答案,他曾独立操盘累计销量3000万线上线下课,在私域增长、互联网运营、社群运营等方面,有丰富实战经验。
添加微信hzedu123,进行深入交流

相关推荐